“六位一体”培养外语类专业学术型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了促进外语类专业学生学术思维养成、创新能力内生,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以“数智外语创新人才实验班”为载体,以“思教融合、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显隐融合、多元主体融合”的“六位一体”融合模式为抓手,探索实践“目标—课程—平台—模式—第二课堂—评价”外语类学术型人才“链条式”培养机制,培养学思并行、学用结合、矢志创新的外语类学术型人才,立项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学术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391)。

    思教融合促价值引领 

    确定培养目标

    学院以“具有学术思维能力、具备学科交叉优势、拥有国际化视野”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学会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从跨文化视角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成长为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学术思维的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

    学科融合促课程提质

    培养学术意识

    以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学院结合专业方向与本校特色设置以粮食文化、武术文化为代表的创新课程,服务地方特色。以“中国粮食文化”为起点,进阶建设“文化为基,技能为核,实训为径”的特色课程链;融合法律、商务、旅游、新闻等学科建设专业拓展类课程,提升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实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新文科培养目标。

    产教融合促平台提质

    增强学术素养

    学院先后建立“省(部)—校—院”阶梯式项目培育平台,建成英语国家粮油标准英语语料库等3个国家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建设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译研究中心、郑州市中原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郑州市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校“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并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为学生开拓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成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实践平台,签约10家企业实践基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及粮食、武术和黄河文化外译的跨学科学习兴趣与创新动能,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聚焦创新实践能力。

    科教融合促研究创新

    提升学术能力

    学院统筹教学科研资源,以提升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建设“数智外语创新人才实验班”,“二制三化”(导师制、导生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活力。依托数智翻译项目管理平台、多语种粮油舆情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翻译管理平台,创建形式多样的数智翻译工作坊,建设教学研共同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入导师课题组进行专业技能、素养培养,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显隐融合促学生增能

    强化学术思维

    学院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协同育人,打造外语“阳光晨读”“经典阅读”“数智翻译实训”等第二课堂品牌,实现课堂内外全程育人。“阳光晨读”和“经典阅读”指导学生潜读中西原典,正本固源夯基求实,研读粮食经济等领域的重要文献,广开眼界,融通文理。“数智翻译实训”综合运用AI技术和语料库技术,通过跨学科的思维方法,强化智慧思维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翻译问题,升维语言服务能力,培养翻译创新人才。

    多元主体融合促科学评价

    检验学术能力生成

    学院坚持长周期、过程性、科学性评价,完善学生自我评价和导师、学校、社会、行业评价等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深度挖掘学生学术潜能与趋势,强化与检验学生学术能力的生成。

    通过实践与探索,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学生获全国口译大赛、CATIC杯全国口语大赛三等奖各1项,参加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国赛获奖25项,获外研社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等省级奖项80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28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发表论文8篇。外语学院教师全身心投入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建设“中国粮食文化”“粮食文化与科技翻译”“粮食翻译项目实训”等特色课程群;“国内外小麦标准语料库建设及应用”获批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4项、省“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1门、精品课程2门、思政样板课程1门,校一流课程12门、思政样板课4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8篇,出版教材5部。英语专业获评省级优秀基层组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张桂芝 陈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