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协同育人新图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期关注: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

    编者按

    今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育人方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智能技术如何变家校社各自为政为协同作战?本期专刊刊发记者深入采访报道,并邀请专家、教育局长共同探讨。    

    我扶苗,你培土,他浇水。3月12日,江苏省徐州市祥和小学的孩子们,走进校园内的半亩方塘进行树苗栽种与挂牌活动。当天,孩子们还在教室布置盆栽,开展植树节主题班队课,组织主题绘画等,过了一个绿意盎然、内涵丰富的节日。

    祥和小学毗邻苏北农贸市场,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较高,结合这一实际,学校以“新农贸”为切入点,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并通过信息化技术赋予“农贸”全新样态,创生智慧“新农贸”,构建起了完整、开放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切实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思政教育是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但当前的中小学思政教育还存在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合不够、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高质量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不足等问题。”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赵智红告诉记者,为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新路径,鼓楼区通过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凝聚家校社三方合力,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共同体,着力擘画协同育人新图景。

    线上+线下

    打造协同“智能教育场”

    “显性的思政教育,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思想引领。在数字时代,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家校社生活全面融合,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长任焱说。

    基于这一认识,大马路小学积极架构“大马路桥”家校社共育课程体系,开设家长阅读、教师微课、亲子互动、专题家访等8类子课程。同时,该校充分挖掘智慧教育空间,在班主任网站、班级微信公众号、乐教乐学等网络空间开设家长共读、“五育”指导、经验分享、假期生活指南等内容,扩大家校沟通的范围和渠道,提升家校沟通的便捷性与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大马路小学增强家校互动,多维度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是鼓楼区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拓展育人新场域的代表。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艳告诉记者,近几年,鼓楼区通过深入推进德育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扎实推进线下思政教育。同时,也积极探索线上协同育人新路径, 2021年9月,鼓楼区教育局牵头,联合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及5个教育集团总校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共同体,并搭建了“徐州市鼓楼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发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势,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多点联动、多元协同、多方支持的特点。以多元协同为例,平台以学校共创资源的方式,汇聚了丰富的思政教育特色内容。目前,平台共设置彭城好爸妈、幸福教室、思政课堂、阳光驿站等11个栏目,现有资源1300余个,月访问量达5万人次。“平台汇聚了高质量的电子图书、案例、微课等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张艳点开平台,向记者展示着平台中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在线研讨活动,以及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各学科内容,“平台还有面向社会的家长培训课程,有效满足了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的时空同步性。”

    课程+平台

    构建协同育人新样态 

    “号角声声冲向前”“车轮滚滚运红粮”“红歌阵阵参军忙”……徐州市八里中心小学与江苏省首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八号门”毗邻。徐州市八里中心小学从身边出发,结合时事挖掘周边的红色教育资源,以少儿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互动问答”等形式,制作了一批微课,并上传至该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同时,家长与学生一起收集的红色教育成果,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到平台,班内班外、校内校外、区内区外……学生互相学习欣赏、转发优秀作品,邀请亲朋好友观看点赞。有的学生因为作品质量高,被点赞几千次,还成了宣传红色精神的“小网红”。

    在鼓楼区教育局信息技术科科长宋宁看来,思政教育要到位,需要氛围到位,这就需要汇聚家校社合力。如何汇聚三方合力?鼓楼区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了“1+X”共育课程体系。

    “‘1+X’共育课程体系中的‘1’为区域层面基础课程,‘X’为各校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宋宁介绍,其实早在2017年,鼓楼区就以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鼓楼好爸妈”成长工程,邀请区域思政名师、专家入驻平台,通过微课、直播等形式留存课件、讲义、授课要点等资源,构建富有区域品牌特色的家校合作平台。借助平台跨时空跨地域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了共育课程体系密切家校社联系的作用。

    通过课程与平台的同步发力,学校为家长提供了更加科学、更加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家长可及时了解学校育人理念、课程设置,并通过在线形式,实现与学校保持常态化交流;社会资源可以在校外实践课程中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云课堂、云展示等新手段,为学校落实共育课程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宋宁表示:“共育课程+智能平台,构建了鼓楼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样态。”

    校内+校外

    提升协同育人成效

    “平时我脾气比较急,听了学校的讲座,我知道倾听孩子的心声很重要,也知道了怎么和孩子沟通。”开学初,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开展了家庭教育讲座,四年级学生张修齐的妈妈一边听一边记,收获满满。更让她高兴的是,随着亲子关系的不断融洽,孩子变得热爱生活了、自理能力也更强了。

    孩子在成长,家长的育人理念也在转变。这既得益于全区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的持续推进,也与该校深入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密不可分。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是第二批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点校,多年来,学校通过创建家校合育共同体、实施“榜样家长”养成计划,编写《榜样家长养成手册》,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设家长高级研修班,每学年定期开展培训,先后培训400位榜样家长,让榜样家长带动更多家长。

    家校社协同育人不仅学校在探索、家长在努力,教育管理部门也在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供重要保障。

    徐州市红色资源丰富,基于此,鼓楼区教育局通过与有关单位共建“区域党建共同体”,遴选并建设了一批实践育人基地。目前,淮海战役纪念馆、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小萝卜头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均与该区达成深度合作。此外,鼓楼区各校还积极与各红色场馆智慧展馆进行资源共享,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参观学习,接受个性化的红色教育。“不仅要让‘红色地标’成为‘打卡地’,让老党员成为‘活教材’,更要让线上课堂成为学习的‘资源库’。”张艳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不断推进,鼓楼区收获了累累硕果。2022年,该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县(市、区)家长学校总校”,3所学校分别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双减’示范创建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共同体成员也逐步增加,目前已有20余家成员单位,覆盖范围延伸至安徽、浙江等省。

    “今后,我们将按照行政引领推动、学校创新实施、家长积极参与、社区支持配合、多方协同联动的推进思路,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凝聚育人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终身发展导向护航。”赵智红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