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制”科创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始建于1957年,隶属大连理工大学。学校重视落实科技创新教育,秉承“为了可爱的中国,让每个生命翩翩起舞”的办学宗旨和“理性教育、诗意发展、中外融通、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致力办一所“星光璀璨的卓越高中”。
漫步校园,走廊里的学习空间移步换景,“精神花园”式的学习场所处处可见,令希厅、院士长廊、“天骄之阶”、伯川阅读空间、理工大讲堂……校园建筑充满文化气息,弥漫着“大学气质”的科技氛围,发挥着润物无声的化育人心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作为大学附属高中的办学优势,构建实施了“学部制”科创教育培养模式:以学术性课题研究体验为主要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学部学院和研究方向,在教授导师的引领下选择科创课题并开展学术性课题研究,在真实科创过程中掌握科创知识、培养科创技能、涵育科创志趣。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聚焦科创视野
创新组织机制
基于“创意、创新、创业”融合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意激发、科创实践、创业孵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教育新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科创兴趣,强化学生科创能力。模拟大学“学部制”管理模式,创建六大学部,引导学生从“兴趣+”到“课程+”再到“课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跟着校内导师“学课程”、跟着校外教授“搞学术”,把学生的“科创兴趣”培养成“科创志趣”,提高学生学术能力,锤炼学生学术精神。
培育学术素养
建构课程体系
依托科创学部,对原有的“五+1+4”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构建科技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以科创特色必修课程为引领,引导学生树立科技为国的观念,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同时架构四大素养融合的校本特色课程群,包括注重人文素养提升的文学类课程群、注重科学理论层面引领的理学类课程群、注重科创实践的工学类课程群和注重审美浸润的艺术类课程群,力求与大学课程体系“无缝接轨”。
提升学术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
在科创教育实施中,努力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施行以课题研究为主的培养模式,采用学术研究、科创竞赛、人才培优三个梯度开展实践教学。为全体学生提供“高中+大学”双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立项及课题研究。每名学生围绕一门学科或跨学科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或主题,根据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经历并体验完整的研究过程,完成学术课题。这一模式激发了学生持续学习与探究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优势学习与发展。
对标“强基计划”
探索“高高对接”
对标“强基计划”,以科创学部为平台,针对资优学生的特点、优势和需要,探索“高中+大学”的零距离培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某一领域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可能。组织资优学生深入大学完成为期5天的大学先修课程内容,接受专家学者的直接指导、聆听讲座报告、参观科技展示、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小组课题、体验科学调研,并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
融入学术内涵
建设科创文化
办好每年一届的“科技节”,从必修课程教授讲座的“唤醒创意”、科创学部课程的“植入创新”、校内外多形式竞赛的“科创生发”到举办“科技展”成果验收,全方位展示师生应对学术挑战的智慧与勇气,打造追求学术精进的浓郁氛围。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学术专递”专栏,鼓励师生分享学术思考与探究成果,活跃学术思想,拓展学术视野,使合作探究与切磋交流成为校园常态。
聘请专家教授
联动内外资源
与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和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签订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联合创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成为辽宁省首家“高中与大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实验基地”,每年组织学生走进“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课题研究体验,模拟实践科技创新全过程。
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学校基于本校的办学历史与独特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动学生强化科研体验、树立科学志向、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科创素养、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能担国之大任的优秀青年。
(刘秀秀 宋美萱 赵东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