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新时期高职课改应有之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将课程思政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创新课程思政教学、丰富课程思政内涵等方面,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职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新时期高职改革的着力点。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目标实现载体,是职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其目标设定既包括促人成“器”的职业能力培养,更肩负使人成“才”的育人使命,围绕人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通融合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强化主体协同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政校行企多主体共商共建,为保证所有专业、课程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广泛共识,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育人同力、质量同优”建设理念,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深化德技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还是培养人,需要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深挖特色思政和人文元素,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成长成才。如医护类专业群要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护职业精神,融合职业岗位要求,厚植“上善若水、仁心相护”的专业育人文化,统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推动系统改革,深挖课程思政教学载体

    高职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整合包括技能操作、技术知识在内的显性课程内容以及包括情感、道德价值观在内的隐性课程内容,强调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对接职业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职业技能获得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知识的习得与转化为内核,以行动实践及其反思为主要路径。通过推动高于职业、岗位标准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的校本人才培养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能有效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针对专业特点分类创设载体。所有课堂都作为育人主渠道,需培育课程开发“共同体”,打通思政和专业知识体系的话语权,不仅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建设和实施上的理论、学术、队伍支撑作用,还要分阶段、领域、层次创设“任务驱动式”载体,形成课程思政的案例载体和教学资源。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针对“树两代师德、育两代师魂”的传承特殊性,在校内理实一体课堂和校外实践教学的两段育人过程中,探索专业教育与幼儿教育相融合的代际传递相结合的“双思政”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情境

    课程实施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环境,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职业教育鼓励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和场域环境创设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重点在于创设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环境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营造真实的职业文化氛围。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场所一般按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建设或改造,其设备配置与布局尽可能真实化或仿真化。通过积极引进企业生产要素、经营理念和管理文化,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学生在沉浸式的文化浸润中认识职业,提高学习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

    推进灵活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职业情境下,学习内容、时间、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成为可供选择的对象,学习者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后进行个别化学习,也可进行共享式学习,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入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以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切入点,通过培育“基因式教师、工作式课程、融入式教材、活动式课堂”,形成灵活的课程思政改革范式。如园艺专业的“果树生产技术”课程采用探、练结合的真实生产教学,通过环环相扣的农业劳动模式,让学生体悟劳动的价值和丰收的喜悦,养成用心劳作的职业素养。

    探索教学评价,体现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要从多角度来看待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特质,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不断完善教学标准及评价标准。强化课程思政改革的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规范等内容,围绕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施全过程等,按专业大类制定操作手册,以强化过程评价和标准建设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和落实提供指引。

    积极探索多元增值性评价管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客观反映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效果,反馈和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增值性评价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为依据,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如“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结合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分阶段、递进式考核,以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在准确评估判断、规范操作的同时融合护患沟通、关爱伤员、时间控制和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实现综合评价,同时将学生参与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开展科普宣教等作为增值评价指标,促进学以致用。

    (作者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