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阅读中寻找价值
现在整本书阅读提得较多。当前生活节奏加快,网络公众号等媒介容易导致浅阅读盛行,碎片阅读被视为低位阅读,缺少价值感,甚至有时被否定为负面的。整本书阅读仿佛占据了理性制高点,而实际在紧张升学压力下难以如愿。其实,阅读方式多种多样,碎片阅读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与整本书阅读一样,碎片阅读并没有一个标准概念,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一是时间上碎片化,如利用课余一点点时间阅读,没有连续性,没有节奏感;二是内容上碎片化,如读些短文金句,报纸杂志;三是方法上碎片化,如把整篇文章拆分,便于“各个击破”,一句一字地理解深入。第三方面教师分析课文时经常采用,把七宝楼台拆成碎片,理性地比较分析,进行广泛联系,形成整体绵延。尽管近来经常听到反对过分碎片分析的声音,而这是课文理解的起步。
就第一、二方面来说,中学生读物也不仅仅是小说散文,博览群书要求接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名著,读完这些书很难也缺少时间。用翻一翻原著、报纸杂志网络介绍、语录语段这些碎片阅读来接触是正确途径。有些语录可先观其大概,暂时不求甚解,摘下再说。
碎片阅读用于文章分析是理性的,而其本身往往感性化、生活化,充满休闲性、娱乐性,主观目的性不强。碎片阅读是人与世界对峙下的缓冲地带,其对应面应该是体系化阅读。我们这里的阅读包括社会人生观察。生活中必然会接收碎片信息,知识体系扩展、智慧力量增强恰恰需要碎片阅读与博览群书、广泛观察社会自然带来底蕴。
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掌握知识可分浪漫阶段、精确阶段、运用阶段,笔者结合碎片阅读试作理解。浪漫状态下得到碎片知识作为精确阶段的基础,即从有些杂乱的知识信息中形成概念判断推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只有用原有小体系、浅碎片来认识深度的大体系。如小学生从阅读马克思语录故事开始,把生活中、平常阅读中细细碎碎的疑问积累下来,到高中大学时才能掌握系统化的唯物辩证法。同样,精确的理工知识也从零碎的自然表象观察与自然故事阅读开始。
进入运用阶段,即知到行,如熊十力所言:“由用知体,即用显体。”而所有的实践不会是完全按照原有的知识结构运行的,知行合一不可能无缝对接。因而知与行于现实中也随时被拆分、碎裂、重组,臻于成熟。
中学生博览群书是王道,先博才能后专,否则会让知识面狭窄,影响长远发展。而首要的是体会阅读生活美好。美好生活往往不是十分严密的体系,往往充满了小小的五光十色的碎片。系统化的理性思维要让位,灵感来自感性化的碎片,甚至是梦境。碎片阅读指向愉快,创造力是对原有系统的突破,突破必须经过多多少少的混乱,诚如尼采说的酒神迷醉状态。碎片阅读美感何在?开卷有益,见书就迷,长期熏陶,陶醉于智慧美。碎片知识让自己对世界保持乐趣,寻找新的相契点。我们贴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墙上阅读,是不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在于主体的态度而不是客体对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灵光一闪,碎片启迪出境界。有了境界,碎片不碎,凝视观照,恰恰是愉快滋润,是享受阅读的广泛性。阅读到极致,必有大量碎片光怪陆离又浑然一体,在前方,那是一路的知识金子在闪光。由此可见,碎片阅读也充满了价值理性。
有些学生语文差、语感不强,笔者给出建议,床头挂一小本本日读几句,“碎碎念念”,渐渐地文脉出现了。也有些高三学生酷爱文学又重视高考,笔者也建议日读一句,利于作文又减压,更让文脉不断,经过一年高考紧张后又能回到文学兴趣中。
(作者系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