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内心对“好”的渴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4-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安徽黄山的一所学校里,一个情绪激动的男孩站在宿舍5楼阳台外想要跳楼。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对不起爸妈,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幸运的是,消防救援人员及时赶到,这个男孩的生命最终得以保全。

    因为控制不住玩手机,所以觉得愧对父母,感到自责和自我厌弃,这分明是一个想要变得更好可又迷惘无助的孩子!只是,老师和家长能不能透过这次危机看见孩子内心对“好”的渴望呢?有没有方法、力量和耐心帮助孩子摆脱心瘾走出困境,成为他想成为的更好的自己呢?

    我在当老师的时候,曾有一个信条:“我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说他们都是好学生,不是因为他们符合其他人眼中“成绩优异、顺从乖巧、名校精英”的标准,而是因为我看见每个孩子纯净的内心,在那里都曾有一颗想要向上、渴望开花的种子,正等待被“爱的教育”浇灌,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只是在经年累月的成长历程中,太多的评判、打击、忽视和诱惑,一步步将其中一部分种子碾轧、破坏和扭曲,让他们忘了自己也曾渴望被人喜爱、渴望被人看见、渴望做个“好孩子”——虽然他们心中的“好”常常与大人期望的“好”不一样。

    大人期望的“好”,在许多孩子看来,似乎永远遥不可及。最初,他们可能会反抗,会试图按自己的方式来定义;可大人的标准渐渐内化成了他们的自我评判,当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期待时,崩溃就可能在一瞬间发生。

    兼具母亲和心理咨询师双重身份的我时常在想,如果能早点儿知道这些孩子的心事,早点儿告诉他们:“孩子,这世界上总会有人不来分析你、评判你、打击你,只愿相信你、倾听你、陪伴你、帮助你,允许你做自己……”让他们看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是不是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这也正是我写《生命教育7堂课》这本书的初衷。

    为人父母的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我们怎样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自己的心是否有足够的定力,是否可以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父母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的生命力,相信他们内心都有向上的愿望,并用心陪伴用爱呼应,帮助他们建立内在安全感。有不少从小没有从重要他人那里收获肯定的孩子,即使有一天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也会永远活在“我不够好”“我不是父母想要的孩子”的阴影中,一生的努力常常只为了赢得父母的认可,为了让父母看见他们的“好”,就已经使足了全身的力气。

    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父母需要从没完没了的否定和怀疑中解脱出来。需要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需要在每个当下用心觉察。父母先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才能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进而在关系中获得成长与改进,也才能对孩子有真实有效的生命教育。父母作为家庭内部的“一线管理者”“文化建设者”和“组织健康第一责任人”,在充分做好自我管理的同时,还应担负起心理健康宣传、家庭文化建设、家庭发展规划、家庭成员关怀、心理危机预警等职责。

    生命教育不是将孩子锁进大人编织好的知识牢笼里以求安全,而是大人放下身段,回归到生命最初的样子,与孩子一起向内探索,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相互陪伴,共历冷暖,家庭成员一起活出真实的生命力。

    (作者系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