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类“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实践
高质量培养“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所需人才,加速拓展“一带一路”基建市场,是我国高校土木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新任务和重要问题。2012年,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职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Bruno Briseghella教授及团队,开启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2016年,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走上了国际化建设的快车道。
在建设与实践中,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提出了“具备全球视野、了解我国国情、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外国语言和文化、熟知我国技术和标准,能胜任‘一带一路’基建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并实践了“四个融合、三种途径、四个建设”的“四三四”土木类“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与传统办学相融合、国际优质资源与培养过程相融合、欧美工程标准与第一课堂相融合、教育国际交流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四个融合”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构建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中国文化系列课程、植入中国工程技术和标准、成立成建制留学生专班“三种途径”,构建蕴含中国元素的外籍留学生培养模式;开展管理、师资、平台和产学研用的国际化建设“四个建设”,为土木类“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效显著。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视野拓宽,创新能力、深造潜力和就业能力大幅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培养卓有成效,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对中国技术和标准的掌握程度都明显提高,留学生近70%在中资企业工作或留在中国继续深造;国际化办学环境全面优化,引进94人次国家高层次人才,获批2个国家国际科研平台、2个国际学术组织和1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颇有建树,获批2个国家一流专业,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完成10项国家教研教改项目,出版近40部中外教材和标准。
构建“四三四”土木类“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和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的土木类“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实现“四个融合”,构建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将中外合作办学与传统办学相融合。开设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试行国际工程教育先进理念;通过师资共享、教改共研、课程互选、联合参赛等举措,将中外合作办学与传统办学相融合。二是将国际优质资源与培养过程相融合。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20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设近30门由外教主讲的专业核心课程,并设立4个境外教学实践基地。三是将欧美工程标准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将欧洲钢结构设计标准、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等国际主流工程标准融入20余门核心课程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国际通用规则。四是将教育国际交流与第二课堂相融合。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定期合办海外教学活动,与意大利高校共建“中意交流中心”并连续举办四届中意“结构形态”夏令营。
第二,开拓“三种途径”,构建蕴含中国元素的外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开设中国文化系列课程。依托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等开设“汉字与中国文化”“跨文化话语与中国形象”等5门人文类课程,让外籍人才熟悉中国文化。二是植入中国工程技术和标准。与国家交通部门、中国标准化协会等合作出版15部英文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出版中文版教材20部、越南语版教材1部、英文版教材2部,参编英文版教材2部,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国先进技术和标准培养“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三是成立成建制留学生专班。以“1年预科+4年本科”模式成建制招收老挝优秀高中毕业生,发挥地域优势培养“一带一路”国家人才。
第三,开展“四个建设”,营造国际化办学环境。一是管理国际化建设。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对学院管理体系、人才培养问诊把脉;出台10份国际化建设文件,全职引进1名意大利籍管理人员。二是师资国际化建设。建立“引进一名高端外专人才+组建一支高端团队+成立一个高端平台”的引智模式,资助教师赴海外研修。三是平台国际化建设。构建以2个国家国际平台为核心、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为依托、2个国际学术组织为纽带的国际化科教融合创新平台体系。四是产学研用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建立“重要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合作企业”的产学研用国际合作机制,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反哺专业教学,为培养“一带一路”人才提供前沿知识和工程实践机会。
土木类“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点
第一,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中外合作办学与传统办学相融合,提升传统办学模式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培养过程相融合,建立了全过程、高水准的国际化办学体系;将欧美工程标准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工程应用前沿并熟知国际通用规则;将教育国际交流与第二课堂相融合,丰富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渠道,拓展了学生的全球视野。成果通过“四个融合”,创新了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使本土学生不仅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国外文化,而且熟知国际前沿、通晓国际规则。
第二,“一带一路”外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设中国文化系列通识课程,帮助外籍人才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编英文版中国技术标准和中外文教材,并将其融入外籍人才培养全过程,既提升了外籍人才理解和应用中国技术和标准的能力,又传播了中国技术和标准;成建制开设留学生专班,用中国方案为“一带一路”国家系统培养工程建设急需的人才。成果借助“三种途径”,以中国元素创新了外籍人才培养模式,使外籍学生不仅了解中国文化,还熟知并传播中国技术和标准。
第三,国际化办学环境创新。成立“决策+管理+工作”三层次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出台国际化建设系列管理文件并引进全职外籍管理人员,构建了国际化管理环境;建立“引进一名高端外专人才+组建一支高端团队+成立一个高端平台”的引智模式并资助本土教师“走出去”,提升了师资国际化水平;构建了“2个国家国际平台+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国际学术组织”的国际化科教融合创新平台,提升了“一带一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建立了“重要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合作企业”的产学研用国际合作机制,为培养“一带一路”人才提供了前沿知识和工程实践机会。成果通过“四个建设”,创新了国际化办学环境,为土木类“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人才培养与成果推广应用成效
本土学生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本土学生累计6000余人受益,其中,学生获“挑战杯”特等奖等全国性奖项百余项,45%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25%的学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学生出国深造率比实施前增加了6倍,50%的毕业生就业于世界500强企业,其中近30%参与了海外工程项目。
“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培养卓有成效。“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累计650余人受益,所有留学生都选修了中国文化课程,30%的留学生在中国就业或回国为中国建设服务,另有40%在中国继续深造。
国际化办学环境全面优化。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管理团队,组建了由9名外籍院士等组成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建成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近5年引进高端外专人才94人次,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达60%,引育国家高层次人才7人;搭建了一套高水平国际化平台体系,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建成国家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研平台2个、国际学术组织2个、境外实践基地4个;完成了一系列国际产学研用项目,承担国际合作重点项目3项,参与国际重大工程20余项。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3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建成国家一流专业2个,获批国家一流课程2门,开设由外教主讲的专业核心课程近30门,出版英文版标准15部、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20部、越南语版教材1部、英文版教材2部,完成国家教研教改项目10项,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成果推广成效显著。一是成果辐射全国高校。受国家教育部门、国家科技部门高度认可,高分通过首轮“国际化示范学院”评估;接待政府部门和高校访问团200余次、中意“结构形态”夏令营学生500余人。二是成果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选国家住建部门“一带一路”工程应用典型案例,在“‘一带一路’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论坛作主旨报告3次,接待希腊雅典理工学院等海外访问团50余次,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合作国家从意大利扩展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25个。三是成果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获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教师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入选“外教中国”年度人物。
(赖志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