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让学习无处不在
■策论·“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大国建设”系列评论之四
教育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信息技术变革与创新,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为优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共服务转型注入了数字化强劲动力。对此,要聚焦统筹谋划、全纳包容、创新驱动等维度,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普惠化水平和质量,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速形成。
统筹谋划,持续优化教育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格局。一要运用系统思维。以数字化驱动教育公共服务普惠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设施布局、资源供给、要素保障等环节,又包含政府和社会、个人的权责界定,还关系到数字化对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变革与重塑。因而,特别需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协同配合,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全局之效。二要立足政策引导。关于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究竟应该如何落实,国家在诸多政策文件中进行了设计规划,为构建教育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全局性定位和框架性指导。三要聚焦群众需求。在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和以人为本,时时、事事、处处瞄准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教育需求,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补齐服务短板,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让人民群众对教育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纳包容,有效扩大教育数字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教育数字公共服务要围绕“一个都不能少”这个目标,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都纳入覆盖范围,形成全龄、友好、包容、均衡、可及的服务体系。具体来说,一是扩大覆盖区域。重点关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加大对这些地区教育数字公共服务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还要整体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和远程供给水平,缩小城乡和区域间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扩大覆盖群体。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残疾人、农村居民无法充分享受数字化红利。要聚焦他们在使用智能产品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升级,推出他们愿用、能用、会用、善用、爱用的智能产品与服务,帮助他们融入数字生活、参与数字学习、畅享数字服务。此外,我国还存在庞大的就业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有着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工作和创业需求。这就需要推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技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远程培训服务等多种形式,提升各类就业群体的知识技能和数字素养,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
创新驱动,着力提升教育数字公共服务效能水平。一是构建服务体系。统筹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实训基地等学习实践场所向数字化、线上化、虚拟化迁移,实现数字教育资源与教育公共服务的深度联动,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供需总体匹配的更高水平的教育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二是优化供给结构。要充分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协同发力、跨界合作,激发各界积极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还要整合有条件、有资质的网络知识分享平台,广纳博采优质智力资源,满足社会大众终身化、多样化、个性化、泛在化的学习需求。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变革性作用,开发混合现实、虚拟仿真、全息互动等新形态学习资源,构建贯穿每个人全生命周期的纵向学习数据体系和涵盖每个人素养、兴趣、心理、健康等全要素的横向学习数据体系。完善精准服务、主动响应的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
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大国建设大有可为。通过充分发挥数字化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数字化赋能教育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优质化,提升教育公共服务速度、精度、广度、温度,让学习触手可及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中国理念和中国经验。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