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留下满疆春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4-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南省教育厅援疆干部、吐鲁番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进军与“结对亲戚”热依汗古丽一起为吐鲁番市高昌区四中孩子们分享习近平总书记到西门村看望慰问各族群众的感人故事。资料图片 河北省廊坊市援疆教师李巧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学习。资料图片 江西省援疆教师黎紫娟在授课。资料图片

    有一群人,从四面八方而来,奔向了祖国边疆的同一个远方。

    他们不畏困苦,远赴千里,只为在那偏僻的地方点亮一盏灯;

    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只为在那遥远的大地架起一座桥。

    2017年1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2021年1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的通知》。教师援疆号角更加嘹亮。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在伟大的援疆事业里,成千上万名教师踏上征途,如一束微光、一片绿叶,而正是这群人,把更多的希望带向了远方。

    枝叶关情的本色——

    用热忱守护心底渴望

    在安徽省援疆教师张奎来到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前,这里的孩子已经一个月没上过语文课了。

    前任教师辞职、教学进度落后、学科基础薄弱……教学压力就这样摆在了张奎面前。

    怎么干?得先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张奎自费买来笔和笔记本,在班会课堂上赠送给孩子们,希望他们“用笔书写美好的人生”。

    为了提高作业质量,张奎到书店选购资料,自费购买后发给学生。学生也被张奎的倾情付出打动,开始专注学习。期末时,地区统一测试,张奎所带班级平均分领先第二名3.28分,一跃成为全校七年级第一名。

    帮助孩子进步与成长是每一位援疆教师的心愿。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的援疆教师杜红梅心里。

    对于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的“折翼天使”们来说,杜红梅就像沙漠中的胡杨。

    “我们作为特教老师要以更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接纳孩子的昨天、快乐孩子的今天、筑梦孩子的明天。”杜红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由于身体的缺陷,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在自理方面面临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性格也大多敏感脆弱和反复无常,有时会对教师直接表现出不满和攻击性,有的年轻教师还被学生打击到“哭鼻子”。

    为了让残障儿童尽快提升交流沟通能力,杜红梅把手语化作跳动的音符,把唇形、口型的变化描绘成生动的图片,引导孩子多用手和眼睛去感知世界、表达自我。她把攻克学习难点比作“打老虎”,学生有了一点儿进步都会得到她的大力表扬。这让那些垂头丧气的学生一下子有了精神头,孩子们也慢慢能听得进课、听得懂课,更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杜红梅清晰地记得,当孩子们终于能清晰地发出“妈妈”的读音后,他们开心地抱在一起,而学生阿丽亚则指着杜红梅一字一字说出了“杜妈妈”;10岁的努尔古丽斯曼因为心疼杜红梅长时间上语训课发音会嗓子疼,常从家里带来苹果和橘子悄悄送到她手上……

    尽管几周的练习才能换来孩子们的一点儿进步,但杜红梅不觉辛苦:“其实不只是学生从教师这里收获了知识,我们也从孩子的认可与依赖中收获了幸福和继续做好特教事业的动力。”

    多少援疆教师,成为了学生脚下的一方沃土,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教师、和田地区第一中学生物教师刘海金,努力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创建生物学科的校园实践活动课,开设“开心农场”,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植物形态,采集植物标本,通过比较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探究式课程模式带到和田。

    广东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范四立来到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围绕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开展以“裳礼·润德”为主题的毕业设计大赛,通过服装设计作品展演,穿插岭南舞狮、古筝演奏等,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地学生心中。

    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中教师房丽联系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请他们与新疆学生建立互助小组,传授学习经验和方法,将资源带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龙珍高级中学。

    薪火相传的心愿——

    用真情扛起“造血”重担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学校,有一间教室的门在上课时总是敞开着。

    这是山东枣庄“组团式”援兵团教师领队周玉龙的课堂。“我上课时,教室门永远敞开着,其他学生、老师如果想听,随时可以进来。”周玉龙说。

    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与周边学校交流较少、特岗教师数量较多……现实因素导致当地教师教学教研经验不足、交流提升渠道不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精准帮扶青年教师成长的担子落在了周玉龙这样的援疆教师身上。

    “1+X”,周玉龙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符号。

    周玉龙解释说:“一名援兵团教师精准帮扶一个教研组、一个年级组,与本学科多人师徒结对,同时跨学科带徒。一人带多人、多学科,师徒结对,采取共同备课教研、课堂研学听课、课后复盘总结等形式,从细节入手,把脉诊断,找出短板,提供方案。”

    师徒关系成了援疆教师与当地教师连接最为紧密的一环,逐一地跟班指导与一对一交流,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各级大赛中脱颖而出,改变了学校在各级大赛中少有奖项的局面。

    一位援疆教师带着“X”名徒弟,一群青年教师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一个团队影响了一所学校,一片疆土便有了欣欣向荣的希望。

    2022年4月,赛场外,一位汉族教师与一位回族教师紧紧相拥。

    这是在“吐鲁番市好课堂比赛”的复赛现场外,现场听课评课的专家评委有5人,听课教师多达几十人。来自湖南省的援疆教师王志华作为“师父”,在完成了自己的说课任务后,接着是“徒弟”金苗出场。金苗是一位入职不到一年的新教师,尽管之前已多次修改教案、学案和课件,也试听了两次课,多次磨课,但师徒二人真正同台搭档,还是第一次。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张和激动,但我一直没忘记鼓励她!出了教室门,我就一直趴在门外观察她上课,直至下课。”王志华说,“一堂课下来,我感觉浑身发软,手心淌汗,比自己上课还累。”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堂课在学校8个援疆学科组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市级一等奖。

    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这是援疆教师们将支教由“输血”变“造血”的真心——

    从祖国东边的小岛跨越千里来到朔风劲劲的边疆,浙江省舟山市东沙中学教师、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援疆教师叶丹丽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角度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在集体备课、研讨、听评课等常规教研活动中,精心准备,推动组内开展诊断式听课和专题式教研活动。

    从安徽淮北到新疆皮山,对口支教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的援疆教师田超群主动上公开课、示范课,每学期开学之初和期中前后各一节,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分享给本地教师。

    从河南郑州到新疆哈密,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教授张伟宏带领学院援疆干部建立援疆团队工作室,组建教学团队,着重从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能力、实训实操室建设、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创建并推进援疆团队整体帮扶系部教学团队的“3+3”模式和让1名援疆教师与多名系部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帮陪小组的“1+X”模式,组建“健康管理与康养”“网络化测控技术”“电子商务及物流”“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等8个帮陪团队,“培养一个,带动一科,成长一片”的效果逐步显现。

    矢志奋斗的信念——

    用信心跨越万里山河

    鲁佳俊、冯梦琦、高颜琦,同样是1994年出生,同样的风华正茂,同样怀揣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的坚定信念和热忱之心,这三名湖北省的幼师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志愿报名参加教育部“组团式”援疆计划,远离家人,奔赴边疆。鲁佳俊放弃繁华都市生活,冯梦琦勇敢跳出舒适圈,高颜琦毅然推迟婚期,2021年10月10日,她们踏上了博乐这方热土,正式开启了三年援疆生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