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促发展 人才赋能向未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4-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①江西农业大学付东辉团队经过不懈努力,选育出63种颜色的油菜花。图为付东辉和团队成员在观察油菜花的生长情况。 ②井冈山大学专家学者为莲花县百合基地的百合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③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 ④东华理工大学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⑤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在进行果蔬益生菌发酵技术转化产品相关实验指导 ⑥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全球首台热敏灸机器人

    江西是一片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土地,其上坐落着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如今的赣鄱大地日新月异,展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江西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就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进行全面部署,“提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江西省高校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为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新赛道。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主动融入发展大局

    制定实施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全力推行省属高校党委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开展优化人才服务行动。2022年,新增自主培养国家人才18人,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出台教育服务融入省双“一号工程”系列举措,聚焦重点产业需求,实施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专项行动,建设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举措”,推动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

    创新平台建设加速

    近两年,江西省成功重组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的突破。此外,依托南昌大学筹建首个“江西省实验室”。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分别与地方深度合作,顺利开工建设了超高温材料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发酵工程大型系列研究设施、东华加速器中子源3个大科学装置。

    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江西省高校获得2021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总数的93%,成为江西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两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964项,直接经费10亿多元。黄路生院士团队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长篇研究论文。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江西省高校产出了硅基LED发光材料、种猪育种芯片、益生菌发酵果蔬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一批有重大经济效益的成果,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0项。江西师范大学科研成果获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成功举办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扎实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协同创新研究院、重点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建设,获批1个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牵头研制的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江西师大一号”环境遥感卫星成功发射。

主动融入区域创新发展

    创新半导体照明技术

    每到夜晚,南昌赣江两岸的LED灯光秀绚烂夺目。今日的南昌,已成为LED产业重镇:LED芯片产能跃居全球前三,是国内大型大功率LED光源生产基地,年产值超30亿元,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为全球之首。

    南昌LED如此耀眼,离不开南昌大学对“南昌光谷”建设的积极助推。专家江风益带领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5000多次试验之后,打破美国、日本对半导体照明领域核心技术的垄断,开辟了一条更节能环保、低成本、高光质的LED技术路线。此后,团队继续“追光”,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后,又成功研制出发光效率远高于国外技术水平的黄光LED芯片,在全球首次推出不使用稀土荧光粉的纯LED光源,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照明技术路径,成果在国内外推广应用。江风益也于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杰出贡献奖。

    推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

    江西中医药大学与江西省赣江新区管委会共建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其中的无人智能中药房特别引人注目:配药、抓药、运输、煎药实现全过程“流水作业”,短短10秒便能精准称量出一副处方中药。

    “通过开发中医药特色装备来解决人民群众面对的中医‘慢’和‘繁’的看病难题,是我们研发这套‘未来中医药智慧诊疗、制造、服务系统装备’的初衷。”创新中心负责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明介绍道,团队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从中医药设备的科学研究入手,努力为群众看病就医带来方便。

    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一直是江西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助推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推进国家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及热敏灸、香疗、食疗等技术和产业落户赣江新区,直接带动签约金额13亿元;牵头开发的中药高效节能系列制药关键技术和装备服务江中药业、济民可信、上海雷允上等20多家企业,有效推动了中药制造产业化、现代化。

    攻坚核辐射探测技术

    聚焦核辐射探测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东华理工大学解决智能装备“卡脖子”难题,为江西省“2+6+N”产业深度融合贡献核心技术力量。研发的核辐射探测成套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海关、出入境口岸、环保、地震等多个重要领域,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助力“美丽江西”建设。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学科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此外,东华理工大学与中广核贝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集装箱、车辆成像检查系统等装备实现了批量化销售,年销售额超5亿元;江西理工大学服务鹰潭打造万亿级有色金属产业核心区,南昌航空大学助力南昌航空科创城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深度融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江西财经大学主动服务南昌VR产业发展。

服务贡献成效突出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江西省新增一批大学科技园,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达到16个,成果孵化能力提升。推广成果转化网络服务平台,促成校企合作项目近1000个。实施科技服务“走园入企”专项行动,赣州专场签约金额达1.53亿元。2022年,江西省高校输出的技术合同成交数达3472项,同比增长62.2%;技术合同成交额43.43亿元,同比增长45.5%。其中,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实现“翻番”。

    江西农业大学研发的种猪育种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份,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30亿元。江西理工大学牵头完成的悬挂式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在兴国县落地转化。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的深大基坑变形与稳定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产生经济效益23.62亿元。南昌航空大学突破航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10余项,深度参与C919、歼-20等型号的飞机研发。井冈山大学揭牌成立“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积极推动革命老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着力破解高校科研滞后于市场需求的难题,创新政策供给,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梗阻”。目前,江西理工大学的稀土和钨、东华理工大学的核辐射探测关键技术等400多项科技成果成功在省内转化及产业化,为江西有色金属、航空等支柱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此外,江西省近年来持续开展“千名博士教授进千企”专项行动,推动科技人员深入1000家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改造等服务。在与企业的接触中,南昌航空大学将研发的从工业污染物中回收金属的新工艺推广到钨渣冶炼、含铜蚀刻废液的金属选择性回收中,为相关企业新增产值5亿元。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江西农业大学水稻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达500万余亩,每年创经济效益超20亿元。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服务的企业年总产值近10亿元,帮扶5000余人脱贫致富;“珍蚌珍美”项目在全国已累计推广30万亩,覆盖5个省、2个直辖市;项目治理水域总面积超过1万亩,建立了5个项目示范基地,带动6000余人就业。江西中医药大学研发的葛根等系列产品,带动2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江西省高校师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