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促发展 人才赋能向未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4-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融合赋能优势彰显

    管理改革激发新动能

    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深化管理改革,加快推进成果就地转化,制定推动高等学校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协同科技部门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的工作,激发创新动能,增强转化动力。

    此外,江西省先后出台《江西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1+1+N”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启用“校企通——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还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评价和考核体系,对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高校在招生计划、科研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在职称评聘中将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有效专利和论文一并作为重要条件。

    华东交通大学徐长节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紧紧围绕江西交通强省建设和装备制造业五千亿规划,构建“龙头带动下的集群化攻关”“学术引领下的品牌化打造”“任务牵引下的成果化应用”等“大兵团式”的科研组织模式,有力推动“创新江西”建设。该团队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出发点与原动力,不断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级,成果在南昌红谷隧道、昌景黄高速铁路、艾溪湖隧道、九龙湖过江大桥、武吉高速九岭山隧道等重大工程中应用。近三年,团队20余人共获批国家项目2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3项,产生经济效益近40亿元。

    南昌航空大学跑出服务“创新江西”的“加速度”。在焊接、复合材料、检测等方面突破航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12项,解决了省内航空企业的一批“卡脖子”难题。其中,航空薄壁导管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于洪都高级教练机的生产,航空复合材料及复杂构件超声成像技术及装备应用于昌飞便携式无损检测系统,飞机特种涂层测量技术和系统应用于洪都某型飞机生产。年度新增服务江西发展的科研横向项目127项,总经费3445万元。深度参与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的应急救援无人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产业化后社会经济效益达60亿元。

    产教融合深入推进

    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全省高校建设产业学院80个、研究生工作站312个、协同创新研究院47个、科技小院30个;聘任产业教授214名、产业导师117名、产教融合专项研究生导师276名。从高校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或特派员。出台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建成十大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江西财经大学是江西省虚拟现实(VR)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带头响应《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等文件号召,紧密对接江西省“2+6+N”产业中的虚拟现实(VR)战略性新兴产业,于2020年9月成立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实施教育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三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江西省早日建成世界VR产业高地。

    赣南师范大学围绕赣南脐橙产业核心,科学助力赣南苏区乡村振兴。近年来,学校创新开发“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的种植模式和低碳环保的脐橙贮藏保鲜关键技术,集成了赣南脐橙重大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公益性地宣传推介给果农和相关企业,向信丰、南康、安远、寻乌等地的果农提供“赣南早”等新品种苗木近80万株,助推赣南脐橙种植面积由原100万亩增至175万亩,年总产值132亿元,解决了90万余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助力60万名农民脱贫致富,受到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企业和果农的广泛赞誉与充分肯定。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深入开展。连续数年举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推动高校与俄罗斯、荷兰、乌克兰等国家的国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举办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分论坛,助推江西中医药走向世界。

    未来,江西省高校将继续聚力前行,怀抱理想,奔赴山海,追逐星辰,不负时代!

    (朱天星 甘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