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育经验是怎么融入凉山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江 晨

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2021年,宁波市10个区(县、市)与凉山州11个县开展结对帮扶,开启了东西部协作的新篇章。2022年,在全面启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大背景下,两地进一步深化教育合作,一批批宁波教育人才走入凉山腹地,为山区教育注入新动力。这两天,记者跟随陈立群走进凉山州金阳县、昭觉县和普格县,探寻宁波经验助力山区教育发展的奥秘。

管理是重点,立足实际提质量

金阳县建在半山腰上,新老城区通过一座大桥相连。这座桥去年6月30日才通车,镇海中学副校长邬小波去年7月前往该县调研,算是赶了个巧。

邬小波的调研点是县里唯一一所高中——金阳中学。2022年,镇海中学与金阳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了邬小波,是年8月又来了3名镇海的“组团式”帮扶人才。

邬小波坦言,要将东部办学经验运用于西部山区教育帮扶,首先要立足实际,明确地方需求。在调研中,帮扶团队发现,除去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原因,金阳中学的发展还受限于不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对这样一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来说,应先做好基础工作,脚踏实地地抓好常规管理”。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全天候(包括晚自习)都处在上课的状态,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所以新增了午自习(午休)时段,学生自主学习,班委负责管理。”帮扶团队成员郑楚炜现担任政教处主任一职,他说自从推广自主学习方式以来,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渐提高。此外,他们还采用每周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备课教案、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并及时反馈。

“高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高中办好了,老百姓对县域教育的信任感才会增强。”陈立群直言,提升高中办学质量,重在抓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支教团队的任务就是要提升学校的内部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

宁海中学副校长杨海荣是去年8月来到凉山州支教的。他所在的普格县螺髻山中学校占地304亩,有64个教学班、3481名学生。他上岗后便立刻推行晚自习辅导改革,坚持晚自习不上课。夜晚,偌大的校园十分安静,学生们都在埋头自习。

“民族地区有些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很理想,本地教师的工作状态也较为松散。”记者了解到,前期杨海荣和支教团队开展了学情调研,并从制度入手,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习惯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本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还首次尝试由宁海中学的教师来出,以此加深支教团队与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上的融入。

资源善利用,锚定教育可持续

2022年9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开始使用新教材,2025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面临“3+1+2”高考新模式。这对民族中学师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浙江省于2014年8月实施新高考改革,至今已8年,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是团队助力学校应对新高考的有效资源。”从余姚市梦麟中学来到昭觉县民族中学,校长鲁文华致力于引入余姚资源助力学校应对挑战。

在凉山州,一类模式指的是各科以彝语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开设一门汉语文的双语教育模式,二类模式指的是以汉语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开设一门彝语文的双语教育模式。一般而言,一类模式高考比二类模式要容易,录取分数也更低。目前,学校正处于从一类模式转向二类模式的过渡期,未来的学生培养方向该往哪里走,课程应该如何设置,是昭觉民中面对的一道难题。

鲁文华告诉记者,针对这一现象,余姚支教团队结合余姚经验和昭觉民中实际情况制定了《昭觉县民族中学新课改课程实施方案》和《昭觉县民族中学新课程选课教学实施方案》,并组织学校新高一教师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解读培训。此外,他还积极让支教教师与当地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建立传帮带机制,引入余姚教研活动模式,强化学校教学科研的氛围。

除了支教团队在场助力,善用后方资源也是好方法。此前,金阳中学就在全县初三毕业生中选拔有意愿到镇中学习的优秀学生,委托镇中培养,实现以镇中模式培育金阳人才。“第一期共有6名高一学生在去年8月中旬抵达宁波,接受为期3年的联合培养。”邬小波告诉记者,一学期过去了,学生们已经融入了镇中。

前不久,镇中收到了一笔1万元的奖学金,捐赠人是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镇中2017届毕业生洪昊昀。这笔奖学金将定向用于奖励从金阳中学来镇中学习的2022级学生。“镇中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我们希望这种方式能让更多学生受益。”邬小波说。

“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重要的是增强帮扶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陈立群说,支教团队只起到引领与带动作用,最重要的是让当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