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学科实践的理想样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主持人:我们该用怎样的 评价引领学科实践?

蒋永贵:正如游泳一定不是在岸上学会的,是在游泳池里学会的,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实践。四十分钟的课堂如果讲授超过一半,那一定不是学科实践。要建立科学评价的观念,要把握一个中心、两项原则、三项策略。一个中心,即评价和学科实践都应该围绕学科所培养的核心素养。两项原则指一是要把握住评价和实践合一的原则;二是要认识到关键是用评价来促进学生学科实践更好地实施。三项策略,一是用标准来引领评价;二是关注系统的评价、主体的多元、方式的多样、内容的全面;三是用证据来改进学科实践教学。

伍小斌:只有评价改革先行,学科实践才能跟进,核心素养才能落地。可以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思考如何推动学科实践。要更新评价观念,要从传统知识、技能取向转变为素养导向,注重对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学校要进一步通过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来引领教师评价观念转变,加深对学科实践的认识和理解。要提升考试评价的质量,要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打破原有的试题属性,体现“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一类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部门允许组织的考试中,要加强命题改革,重构试题属性,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多一些真实情境的问题,多一些开放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测评的研究,参考国际上PISA测评、TIMSS测评,基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加强大规模学生能力、思维智能化测评的探索和实践。学校要加强考试管理,教师加强素养导向的评价研究(尤其是作业设计),要积极探索实践性作业、项目化作业、跨学科作业。教师要加强表现性评价研究,加强表现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作品展示、报告等的评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