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欢虫子,很怪还是很酷? □杭州市学军小学 金旖楠
前不久,学生小张告诉我,他成立了自己的生物实验室,里面住着上百种生物,每一个都是他精心挑选的。根据成员的习性,实验室的布置也会定期变化。
他邀请我参观这间实验室,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某次班会课,我们开展介绍好朋友的活动。轮到小张时,他从纸盒里拿出一只毛茸茸的大虫子,吓得学生们纷纷尖叫:“好恶心。虫子能算朋友吗?”
小张很生气:“谁想和你们做朋友,虫子就是我的朋友!”他捧着那只虫子气鼓鼓地走到一边,谁也不理。
一次本想拉近学生之间距离的活动却让大家对小张疏远。课间,我总看到他一个人在花坛边徘徊。我很着急,引导学生:“我们是小石榴班,要像石榴籽一样团结。”
我也常常鼓励小张多和同学玩,但收效甚微。很多学生还常常跑来向我告状:“老师,小张上课又跑出去抓虫子,数学老师到处找他。”“老师,小张把一只青蛙带到班级里,同桌都吓哭了。”
每天要应付小张的突发情况,我感到心很累。这时,师傅点醒了我:“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昆虫,我们要顺应他们的天性,接纳他们的特别。”
学《昆虫记》时,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悄然形成。
那节课上,我为小张定制了一些问题,他发言特别积极。我顺势发出邀约:“小张,下个星期的班会课,为你开设一个专场,请你来讲讲你的虫虫朋友怎么样?”
“真的吗?”小张的眼里闪烁着光芒。
“那当然,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期待呢。”
那节班会课以“小张带你看虫虫”为主题,小张首先展示了自己画的七星瓢虫,形态很萌,惹得学生们哈哈大笑。
他提醒同学们:“七星瓢虫是益虫,大家不要去捉。”接着,他介绍了七星瓢虫的习性与如何养殖,学生们听得入了迷,精彩之处给予热烈掌声。
一下课,学生们就围着他问东问西。此时的小张,已然是一个小明星。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小张可开心了。从此,他课间和同学们玩在一起了。
正当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又把小张推到风口浪尖。
一次大扫除,值日生把小张抽屉里的虫子丢到垃圾房。小张竟冲到垃圾房,用双手翻开各种垃圾,不停地翻找了十多分钟。等到他回来时,脸上的泪水交织着汗水,衣服黑漆漆的一片,浑身散发出臭气。学生们纷纷捂住鼻子,逃命似的来报告。
我急忙把小张带到卫生间清洗,小张干净了一些,也冷静了一些。
我把他领到办公室耐心询问。他说抓了一只怀孕的母螳螂,把它装在一个用树枝搭建的简易房子里。他有点激动,说那是两条生命。
我有点不理解:“你若不抓,那两条生命自然好好的。”
听我这么说,小张哀怨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吭声,下意识地抓紧装有螳螂的“房子”。
“说说吧,你怎么知道这是一只母螳螂,而且还怀着孕?”我有点好奇。
“怀孕很好辨认,肚子会大一些,平时辨认螳螂是公还是母,也是看它的肚子。母螳螂的肚子有六个节片,公螳螂有八个。妈妈跟我说过,怀宝宝很辛苦。为让螳螂妈妈住得更舒服,我还在房子里垫了树叶呢。”
我被感动了,这个有些另类的男孩有一颗柔软的心,不仅有对昆虫的热爱和钻研,更有对生命的呵护和珍视。这样的品质,不正值得我们去保护、去培养,从而唤醒他更多潜能吗?
我与小张进行了一次长谈,表示非常愿意支持他的爱好,并提醒他,在发展爱好的同时不能给同学造成困扰。
我带着小张向全班学生说明情况,也请他对给班级造成的混乱道歉。
学生们知道事情原委后,都表示能理解小张,也非常期待他的进步,许多学生还送给小张昆虫书籍来鼓励他呢。
此后,我联系了科学社团的方老师,介绍了小张的情况。经过方老师认可后,小张加入了学校的“未来实验室”,成了一名“研究员”。他的那些虫子都移入了实验室专柜,有了稳定的家。
我联系了小张妈妈,用多元智能理论说服她一同支持小张的爱好,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在我的建议下,假期里,家长特地带着小张去西双版纳拍摄昆虫。
我试着帮小张把照片投稿到《小学生时代》,没想到被发表了。小张拿到杂志,把这一页兴奋地看了又看。对他而言,这是多么珍贵的肯定。
五年级时,小张还参与了学校生态水池的设计。他利用自己对昆虫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可以通过对水池中EPT昆虫(EPT指的是三类对水污染敏感的昆虫,EPT指数常被作为水质是否清洁的参考)样态的探究检测水质。
小张的建议获得了学校的支持,他的昆虫研究就此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小张对昆虫的热爱逐渐变成一种深入钻研的品质,一份为他人、为学校作出贡献的精神。
小张变得更加自信、谦和,学生们对他是喜欢中还带有一点崇拜呢。
小张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小石榴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班级里还有爱踢足球的迪文、爱读金庸的毛豆、喜欢花样滑冰的荣荣……他们都在挖掘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度过自信而快乐的小学六年。
教学相长,小张的故事让我不断反思。大千世界,万物生灵,如果整齐划一,那将失去多少光彩?教育是一个多元的过程,我们应当适性扬才,尊重学生的天性,并给予他们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破茧成蝶,成就自我。
●点评: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个性化的、深抵人心的教育越来越成为我们探索的方向。在这个追求“快”的时代,小金老师面对班里棘手的“虫虫男孩”能够“慢下来”,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联动家长、学校、社会等多元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针对性、长程性的规划,为其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教育生态圈。在这些温暖的力量托举下,学生也慢慢走出困境,焕发出他的内生力量。“心怀热爱,奔赴山海”,小金老师不仅呵护了学生的热爱,更是呵护了一种“活出自我,努力追梦”的生命态度。相信这将成为学生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点评者:杭州师范大学 周 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