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区实验中学教师张夏燕: 一名海岛女教师的生命跋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夏燕与学生在一起。

□ 童抒雯 许天怡

放眼人群,你可能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张夏燕。

利落的马尾高高梳起,银丝框的眼镜下双眼总是满含笑意,瘦削的身形让她更容易“潜伏”在学生之中。但再仔细看看,张夏燕的身上拥有作为一名教师的独特气质:干练、睿智、严厉。

2022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名单,张夏燕位列其中。

从出生、求学、工作到组建家庭,她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海岛展开。如果说“走出去”是绝大多数海岛人的人生课题,那么张夏燕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留下,用她的话说,“我这辈子离不开海,也闻惯了紫菜的味道”。

逆风翻盘

从温州市区到洞头,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过去,这段路程只能靠渔船摆渡;如今,一座跨海大堤缩短了海岛与内陆的交通距离。退潮的时候,白色的滩涂显露在外,与远处的海平线相连,甚至让人有了一种未曾出海的错觉。

紫菜养殖是当地渔民最朴素的营生手段,大大小小的港湾口支起了网,同时也支撑起渔民的生活。紫菜,更是串联起张夏燕求学经历的重要线索。

“小时候家里穷,学费都是等家里卖了紫菜后补交的。”海边的渔民基本上靠天吃饭,遇上台风天,辛苦养殖的紫菜就没了着落。因为目睹了生活的不易,从学生时代起,张夏燕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读书改变命运”。

2009年,从浙江海洋学院毕业后,张夏燕如愿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第一站就是洞头的鹿西岛。一张席子、一个行李箱是她当时所有的家当。就这样,张夏燕开启了她辗转海岛的教书生涯。

鹿西岛位于东海深海区,能不能上岛,全看天气。有一年,因为工作辛苦,张夏燕得了肺炎。她让医生开足了一周的药量,打算回岛上边打针边工作。谁知当她来到码头时却被告知,因天气原因,船只停运。“必须回去,不然没人上课了。”张夏燕和几名同事没多想就包下一艘渔船回岛。渔船进入深海海域,海面掀起了巨浪,大朵大朵的浪拍到甲板上。张夏燕回忆,那是自己“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随着生源的不断缩减和撤点并校,2011年,张夏燕被调到了大门岛。2014年,她又调到了洞头区实验中学。5年前,她的父亲得了重病,危及生命。疾病和家庭这一人生重大命题被摆在了张夏燕面前,“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为了能把食物咽下去,我爸是拿筷子戳的”。面对突然倾泻而下的压力,一次班会课上,张夏燕在学生面前忍不住哭了,“老师处在了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撑下去”。

从那之后,张夏燕发现班里原本调皮的学生突然长大了,“为了让我安心,他们把班级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上也自觉起来”。那一刻,张夏燕从学生身上获得了能量,“教师这个职业更多的是心与心的连接,他们是我能坚持下去的动力”。

种下种子

很多年过去了,张夏燕仍记得自己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曾爱国第一次到家里来家访的场景。石头砌成的房子里,光会从四周的缝隙中透进来,“从洞头本岛到霓屿岛,他骑了40多分钟的摩托”,在张夏燕的记忆里,从来没有一位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走进她的家,或许是委屈又或许是自卑,那天,“我一直在哭”。

尽管话语不多,但是这次家访带给张夏燕的冲击和感动彻底影响了她的人生轨迹,以至于高考时她唯一的志愿就是“做一个像曾老师这样的老师,而且是数学老师”。对于张夏燕来说,曾爱国就是那个在她心间种下种子的人。如今这颗种子已经发芽,成长为一棵大树,她也成为一个播种的人。

有一次,张夏燕收到一个母亲的求助。父亲的去世导致这名学生的情绪状态很不好,尽管当时疫情严重,张夏燕还是决定上门家访。“家里能砸的都被砸了”,眼前的景象让张夏燕心疼不已,“学生暴瘦,整个人有点‘疯魔’了”。张夏燕悄悄地把学生拉进厨房,不停地揉搓着他的双手,“我和他说起了我爸爸生病的事情、我当时的感受、我的心路历程。慢慢地,我能感觉到他的眼神柔和起来了”。

之后的日子里,张夏燕会时不时地督促这名学生洗澡、理发,时不时地买些零食“笼络”一下,发现他喜欢数学就经常用一些难题“挑战”他。渐渐地,原本封闭冰冷的心融化了……最近,张夏燕从其他学生口中得知,这名学生现在可是高中里的风云人物。他还和张夏燕约定,一定要考上大学。

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村庄和海岛,他们的父母有的是渔民,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也有外出打工的,生活的压力让这些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子女。有的学生就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平日里经常饱一餐饿一餐。张夏燕发现后,就和他们约定每次独立煮完饭后都要拍照为证。

这几年,张夏燕明显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了:“留守儿童其实更需要有人在身边拉他们一把,教师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她对学生的体察和共情,是因为童年中有着相似的经历而烙下的底色,“自己从小就是苦过来的,我想告诉他们努力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做好一件事

“这是今天的微作业单,同学们抽空做一下。”在张夏燕任教的班级里,这样的微型考试几乎每天都有,“一些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做到满分,这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设定一个小目标,坚持下去,让学生在日积月累里收获进步,这是张夏燕用来激发学习动力的策略。“在我们这里,并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大学,但坚持的品质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706班学生黄泫涵是张夏燕的忠实“粉丝”,“每次想要放弃时我总会想,如果是张老师,她会怎么做”,原先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的他因为“偶像”的力量,变得有耐心了。最近,他偷偷地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除了数学,把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提一提”,因为这是张夏燕说的“坚持做好一件事”。

事实上,坚持做好一件事,不仅是张夏燕对学生的期盼,更是她自己的人生信条。张夏燕回忆,在外岛教书那几年,她只做了一件事,“把课上得学生爱听”。由于交通受限,和外界的交流并不便利,于是当地学校的教师就成了她汲取养分的土壤。有的教师“又凶又温柔”,有的教师自带气场,有的教师课堂逻辑感强……无论什么课,张夏燕都会去听,每个教师身上的优点她都会去学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国家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这几年,各种奖项、荣誉纷纷向她“涌”来,这匹蛰伏的“黑马”终于被看见。

今年36岁的张夏燕,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海岛教师到如今的“小有名气”,在她的身上缠绕过每个女性一生中需要面对的诸多命题——事业、家庭、生育、疾病,她在每一个命题里顽强地跋涉过,也在历尽千帆后收获了属于她的柳暗花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