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沟通桥梁 赋能教师成长 ——绍兴市上虞区小初衔接专题研训活动侧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王德辉现场执教五年级课堂 “同课异构语文先行——共话小初有效衔接”议课沙龙

□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

在悠扬的古琴声中字正腔圆地吟诵“赚得行人错喜欢”,用简笔画描绘关于“一山放出一山拦”的想象……4月4日,在绍兴市上虞区博文小学的报告厅里,一场精彩的课堂展示拉开了小初衔接专题研训活动的帷幕。台上,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品字读趣、联想悟理;台下,300多名参训教师聚精会神观课,共同探寻语文小初衔接的有效路径。

为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加强学段之间的衔接,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进阶性,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上虞区小初衔接专题研训活动暨区第三届初中、小学语文“名师高徒”启动仪式。作为小学、初中语文90学分线下培训的创新、特色课程,这一活动旨在推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业务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小初学段的平稳过渡。

跨学段同课异构,推动衔接“双向奔赴”

从小学升入初中,曾经让学生引以为傲的语文成绩,为什么会从90分跌至80分甚至60分?义务段语文教学如何凸显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从问题出发,本次研训聚焦小学、初中两学段语文课堂,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为文本,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直观展示两学段学情、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下岭便无难是谁的观点呢?”“那诗人对下岭又持什么态度呢?”现场执教五年级课堂的教师王德辉睿智、从容,引导小学生从诗题入手,抓住行人、诗人两种对待“下岭”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以此为切入口,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上出了哲理诗该有的理趣。“请大家自主圈出认为比较有味道的字词,结合助读系统进行赏析。”执教七年级的教师杨芳则通过配图明意、回溯识人等五种学习哲理诗的策略,引领中学生赏析“诚斋体”的语言美、读悟杨万里的人格美。两堂颇具辨识度的语文课,让一直以来被“隔离”的小学、初中语文教师,有了一次对话的机会。

在题为“同课异构、语文先行——共话小初有效衔接”的议课沙龙环节,两名执教教师介绍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及备课心路历程,小学、初中语文名师代表进行了点评。绍兴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上虞区名师叶丽华说:“我们看到了初中语文课堂的开放程度之高,对小学语文教学启发很大,因为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展现出了思考轨迹。小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精准度较高,但开放不够。因此,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去驱动学生,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在表达上更多使用长句,为衔接做好准备。”

绍兴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上虞区名师、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玉兰是本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她介绍了这场教学展示的初衷:“从文本的挑选,到两名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实全都指向一个目的——希望两堂课的对比直观呈现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差异。”在张玉兰看来,课堂不仅是一扇窗,更是一面镜子、一道光,能真实而直观地展现教师们“双新”探索的点和面,折射出殊途同归、以生为本的课标理念,呈现不同层次学生和教师的精彩。

许多学员表示,自己是第一次观摩跨学段的同课异构课堂,这种直观的方式给他们带来了冲击,“震撼”“心潮澎湃”成为课后总结中的高频词。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缺乏了解,教学面临割裂状态,这场极具创意的研训活动让两个学段教师的携手前行成为可能。

“初中是转折、是爬坡,怎样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教师们需要一个平台去了解彼此,共同寻找衔接的关键点。”本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颖说:“这次小学教师执教初中文本是很新鲜的挑战。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在小学的基础上如何传承和提升?下次我们会选一篇小学的文本,再进行一次同课异构,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聚焦项目化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如今,项目化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热点。然而,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认知不到位,并因此导致项目推进陷于困境,急需专业指导。本次培训特别策划了语文项目化学习优秀案例分享和讲座,希望带领教师们深入探索项目化学习方式,提升教师项目设计、实施的能力。

博文小学教师叶丽华的案例《从“田家四季歌”到“禾下乘凉梦”》、驿亭镇中心小学教师顾斐娜的《我是“梁祝故事”代言人》,剖析了项目从设计到完成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汤浦镇中学教师汤利英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上虞初级中学教师彭治萍的《践行新课标,让项目化写作真实发生》则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了打开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项目经验。

汤利英还特别分享了让她对项目化教学颇有感触的小故事。在学生组建项目小组的过程中,一个颇为内向、回答问题“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的学生被推为组长。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个不善言辞的学生破天荒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陈述自己不适合当组长的理由。语言之流畅,逻辑之严密,和平日的她判若两人。“这件小事给了我一个启发,项目在设计的时候,如果问题驱动得好,会非常有价值。每个学生都有想法,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搭好平台,驱动他们表达。我们可以将课本的内容作为载体,帮学生习得更多的表达技巧,不断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案例分享环节后,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教研员萧琪以“走向真实的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为题,为参训学员作了项目化学习的高位引领,并针对学员关心的“选题如何更有吸引力并指向明确”“如何让学习情境真实发生”等问题做了细致的讲解,让参训学员茅塞顿开。

传承教育薪火,助力教师全面发展

师徒结对是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自2019年上虞区举办第一届“名师高徒”结对活动以来,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名师引领下获得了迅速成长。在本次活动现场,上虞区第二届小初语文“名师高徒”表彰仪式和第三届“名师高徒”启动仪式也在全体学员的见证下展开。接下来的两年,又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功底、良好学科教学基础、在业务上崭露头角的“高徒”将跟随名师的脚步,向着教育理想阔步前行。

在结对仪式上,师徒共同签署了结对协议,教研员为师父们颁发了聘书,实小集团实验小学教师谢钦茹代表全体徒弟表态,将在“名师高徒”携手研修的两年时间里,认真履行徒弟职责,在立足讲台的同时力争在论文、课题、教学比武等各个方面取得成绩,早日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青年骨干、优秀教师。

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孟海明说:“希望通过‘名师高徒’这个平台,让徒弟们收获满满,业务水平更上台阶。希望多年以后,从这里走出更多的语文名师传承教育薪火,让上虞语文人的团队更加温馨,更富人情味,更有凝聚力。”

从具有开创意义的小初同课异构,到参训学员“点单”的项目化学习,再到充满仪式感的拜师结对活动,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在短短一天时间内为学员奉献了一场立体的、丰富的、高度整合的专业成长“盛宴”,也为不同学段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未来,上虞区中小学教师将打破学段边界,携手前行,推动上虞教育高质量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