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近视,防大于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将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此举的意义更在于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由政府牵头,大家齐心协力为儿童青少年的明亮“视”界保驾护航。

□胡欣红

教育部日前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引发舆论关注。

近视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眼镜”问题,已经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呵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相关部门多次出台针对性举措。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个部委共同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提出将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工作计划》强化了该项举措。

预防近视,防大于治。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传递了对整治儿童青少年近视动真格的态度。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因素很复杂,既与个人学习、生活习惯有关,也同教育考试评价机制等密切相关,需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媒体报道的一所“零近视”小学,颇具借鉴意义:位于南溪河畔的云南红河湾塘小学,是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该校没有一个“小眼镜”,全校536名学生视力全都在5.0或以上。该校总结出了一些“法宝”,其中“孩子们每天有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被推为最重要的独门秘籍。在学业压力较大的当下,这正是大多数学生所欠缺的。

防范近视,既需要从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等入手,更要想办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户外活动时间。而这就触及了评价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工作计划》明确提出,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确保落实“双减”政策,继续指导各地落实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的要求,加强大数据监测,防止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反弹。这些针对性极强的举措,可谓切中肯綮,有助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

此外,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问责措施。《工作计划》明确,要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和确保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每学期视力监测制度,及时把视力监测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按规定上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系统。用数据说话,破除权责不清的壁垒,责任到人,才能防止考核被虚化,倒逼政府发力构建包括科学用眼宣传、监测预警、综合干预、跟踪管理等在内的健康视力综合保障体系。

保护好孩子明亮的眼睛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将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此举的意义更在于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由政府牵头,大家齐心协力为儿童青少年的明亮“视”界保驾护航。只要相关各方切实行动起来合力“护眼”,孩子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前景可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