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学做菜仅仅是开始
作者简介 李晓鹏,高级记者,浙大城市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浙江大学传媒学院“卓越记者计划”兼职教师。曾任钱江晚报评论部主任,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数十次获省部级新闻奖。
□李晓鹏
华东师范大学新学期开设了一门“家常菜”课程,引发舆论关注。据报道,这门课由该校后勤保障部开设,总共18学时,包括基础的烹饪理论知识和家常菜肴、面食、点心的烹饪实践。授课教师刘玉红还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这门课的考核方式是理论加实践,实践考试就放在学校食堂,成果请全校师生来品尝。
不仅有学分,还能真学到本事,这门课让网友们看了之后羡慕不已。学校方面则表示,去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作为通识必修课。根据这份文件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尝试。除了“家常菜”课程外,该校另一门“劳动与生活”也是这学期的新增课程,内容重点是教授房间的收纳整理、植物的认知养护等生活必备技能与常识。
从课程设置上讲,华东师大的安排不失为一种“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专业学科教师的事,也是食堂大厨和保洁阿姨的事。学校本质上是一个育人机构,根本任务是育人,既如此,每个环节、每个员工都承担着育人的工作。专业的学科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是专业的知识;大厨和保洁阿姨,则可以让学生习得打理好自己生活的能力。一种是知识,一种是能力,对于学生走向未来的生活,都有极大的裨益。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员工,都有着“身正为范”的义务和责任,以教育工作者的自觉,去感化人和教育人。过去,我们更多习惯于由专业教师来承担育人这一角色,认为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形式,并没有意识到学校的职工也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除了华东师大这样,邀请食堂大厨给大家上家常菜的课之外,更多的教书育人,还体现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之中。比如,学校的办事人员和颜悦色对待每一个学生,宿管阿姨耐心细致做好服务工作,甚至就是食堂员工打菜时候的抖勺手法,以及门口保安的一声招呼,都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培养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学校不仅应当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安排好自己人生的能力,其中就包括了劳动能力。通过全员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从言传身教中体会到劳动的魅力,当然是很好的。不过,这仅仅是开始。还应意识到劳动教育是全过程的参与式的教育,会做菜是自己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劳动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除了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外,更应当考虑如何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需要合拍。笔者在兰州大学就读期间,经常要到学校周边的黄土高坡上去植树。这几年回到母校,发现学校周围原本荒凉的山坡已经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看到我们一代代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而改变环境的成果,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无论多少堂课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这就是最好的劳动教育。
这也说明,劳动教育其实是一个通过劳动实现育人目标的系统化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体现在“所有人都是教育工作者”的全员教育中,更体现在要把劳动教育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劳动不仅仅有益于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通过我们的双手,不仅能改变自身的生活,还能改变社会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