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会把支教一直进行下去” 嘉兴有支红船支教团在凉山续写爱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实习记者 叶 霓

记者 李 平

3月中旬,嘉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冯加惠等3位教师告别家乡,赶赴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北城小学,开始为期一学期的支教。

2019年6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发挥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启动了“凉山教育帮扶行动”。嘉兴市实验小学校长张晓萍领衔的名校长工作室作为“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项目之一,对接凉山州越西县北城小学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张晓萍说,截至今年2月,工作室已完成3个学期的帮扶任务,考虑到帮扶工作的延续性,她就向教育部项目办和清华大学培养基地申请再延长一个学期。经过辗转获得批准后,冯加惠等工作室的骨干教师们再次踏上支教路。

着眼于核心学科教学水平与学生素养的提升,扎根课堂精准扶贫;立足于心理和德育,助力当地留守儿童树立阳光心态……在全体支教教师的努力下,北城小学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教师们成长很快。

科学学科是北城小学的薄弱学科。全校2000余名学生,仅有1名科学教师,大量科学实验仪器得不到很好的使用,闲置在一边。于是,帮扶该校提升科学学科,就成了支教的“重头戏”。作为支教团成员,沈燕等教师承担了二至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和三至六年级的科学拓展课教学。他们根据该校实际,制定了全新的教学计划,坚持带领学生去实验室上课,开展分组合作,引导动手实验。渐渐地,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按照要求开展实验,也能大胆地代表小组汇报成果。

北城小学地处越西县城,97%以上为彝族学生,且多为留守儿童,孩子们的家长大都说彝语,孩子们接触的信息相对闭塞。面对这一现状,支教团队组建了北城小学首个心理健康教研组,陆续开展了“播种美丽心情,拨动快乐心弦”“点亮留守儿童毕业梦想”“讲给女孩子们的悄悄话”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专题讲座。此外,支教教师还利用学校的广播系统,开启“心灵寄语”晨间播报、“心动之声”午间在线辅导,开办北城小学心理健康知识小报,为全校学生科普心理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为促进北城小学教师成长,帮扶伊始,工作室就与该校教师开展了“青蓝工程”结对。支教团杨小红等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走访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实现教育精准帮扶;通过示范课、互动研磨等多种形式传递教育教学理念,带动学校形成良好的教养氛围。校外,支教教师还积极参与教育部“送教援培”活动及县区域教师研训活动,传递全新教育理念,助推越西县教学研训工作。

支教教师黄周琴调查了越西县38位一年级语文教师后,撰写了一篇6000多字的调查报告,围绕创设多元化语言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重视教师研训学习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彝区语文教学的建议,为后期的支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工作如日中天,思想引领如火如荼。经过各自学校党组织的批准,工作室支教党员教师成立了“红船领航”越西支教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红船精神”激发教育帮扶的内在动力。

眼下,冯加惠等教师接过了援川支教的接力棒,续写与凉山孩子之间的爱心故事。“只要北城小学有需要,我们就会把支教一直进行下去。”张晓萍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