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油条哥”走红,生活区也是大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胡欣红

高校食堂里一位普普通通的油条师傅蔡奎生这些天来竟成了网红,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

油条是国人餐桌上的常见食品,但要把油条炸好却殊为不易。和面、揉面,包括配方都和季节、温度、湿度有关,毫末之差对口感味道影响却很大。全手工炸油条的蔡师傅,究竟是如何保证每一根油条都很美味?

无他,用心而已。因为用心,夫妻俩从早上4点开始,一站就是6个小时,但一天只能炸600根油条;因为用心,在明矾停用后,蔡师傅反复研究摸索才让油条回到以往的口感水准,顺利度过“危机”……

“我觉得炸油条贵在用心,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全手工,要确保味道,快了也不行,炸油条得用心,还得把握好节奏。”“炸油条时没想过赚钱的事,大家喜欢吃就好,这是最大的满足感。” ……朴实无华的蔡师傅,没有什么惊人之语,却令人深受触动。

高校“油条哥”走红,不只是因为油条好吃又便宜,更在于其所传递的用心用情做事的理念,这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不言之教。

在公众印象中,后勤员工只负责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与育人基本无关。其实不然。教育无小事,学校无闲人。学校里的所有教职员工,包括食堂大叔、宿管阿姨在内,其实都是“老师”。在香港大学做了44年后勤的“港大三嫂”袁苏妹,堪称典范。

袁苏妹虽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几十年如一日,做饭、扫地、对学生关怀备至,被誉为“港大三宝”之一。“袁苏妹女士在大学堂宿舍服务超过40年,就像他们在宿舍的母亲,不单细心照顾他们,亦栽培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港大授予她“荣誉院士”的《赞词》,可谓一语中的。因为满怀爱心,所以特别用心。做人做事,至于用心止也!

“言传不如身教。”生活区其实也是大课堂,后勤人员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教育、激励学生,给他们树立好的学习榜样,用自己的方式“育人”,这也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思政理念。身边的榜样所发挥的力量,以及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有人说,大学里让学生们印象最深的,除了课堂上的“大师”,或许就是食堂“大厨”烧出来的某道佳肴了。有些学校经年不改的招牌菜和特色点心,也因此成为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独家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食堂“大厨”也可以是“大师”,甚至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