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农场”正式“营业” 嘉兴市实验小学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合力搭建一个直径为6米的太空舱。 项目组学生演示太空舱种植项目。

□本报通讯员 徐 晨

“老师,下一步我们想把人排出的尿液过滤成植物水肥,再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将其变成生活用水。”

“耶!我们太空舱内光源可以升降,降低了植物被光烤伤的风险。”

……

日前,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太空农场”内,“STEAM+新劳动教育”社团的学生正与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此次模拟太空舱种植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从“开心农场”到以物联网环境为主的2.0版本“智慧农场”,今年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劳动教育空间再次升级——3.0版本的“太空农场”正式“营业”。

“让劳动实践在科技背景下更具智慧和创意,学校积极开展‘STEAM+新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新样态。”据该校校长张晓萍介绍,学校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学科、课堂、学校内外界限,将真实问题驱动的STEAM课程以劳动教育校本化形式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专门架构起‘小农学院STEAM+新劳动教育’课程群,力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以问题驱动的项目学习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此次的太空舱种植项目灵感来源于日常小农学院项目课程和航天积木拼搭项目课程。有学生在参与两门课程后,联想到自己曾看到科学家在研究太空舱里种植新鲜蔬菜的新闻,觉得太神奇了,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太空农场”项目负责教师徐德亮习惯了学生在课堂中随时能迸发出好点子,而他要做的就是给予这些奇思妙想一片“好土壤”。徐德亮及时为学生讲授了相关航天知识和植物种植基础知识,设计了指导手册和相关视频,并让学生装、拆乐高火箭和卫星来了解宇宙飞船每个部分的位置和功能,便于迁移应用到后面的研究当中。

与此同时,一个个用密闭纸箱模拟的太空舱在“太空农场”里“生长”出来了。为了解决“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水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和“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太空舱内却没有阳光”两大难题,学生们决定在小型模拟太空舱中进行试验。他们分组阅读文章、查阅网络资料、制定研究报告、绘制设计草图、模拟实验,一个个解决方案在小小的模拟太空舱中“开花结果”——利用毛细现象解决植物在失重状态下吸收水分问题;红蓝LED灯带可以模拟太阳光照;尝试养殖少量的藻类来提供水肥,养殖果蝇给植物授粉和对死亡的植物进行分解……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银河小组的学生们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提高光照面积的同时,防止光源烤伤植物。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和再设计后,他们成功制作了一款可升降和旋转的光照杆,实现了最佳设计。而为了让模拟太空舱中的试验结果不走样,星链小组的学生们则在研究密闭环境下如何观察舱内植物的生长状态。“我们想到了之前在社团里学习到的潜望镜原理,又利用PVC管、棉线绳、泡沫、硬纸板和灯带等材料成功制作出一个便于观察的升降观察孔。后来在学校里我们还办了产品展示会,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们的产品非常实用!”小组成员之一周伊涵介绍道。

“虽然有些问题因条件限制没有办法进行精准的检验,但对于学生来说,这已经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了。”徐德亮坦言,太空舱种植项目本身足够新颖,学生们有好奇心也有热情,虽然项目中的实践不能作为“标准答案”,但也让学生了解到了科技创新为劳动技能带来的变革。而且航天元素在新劳动教育中涌现,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小关注航天事业发展,赋能未来。

这几天天气晴好,“STEAM+新劳动教育”社团里的学生们变得更加忙碌了,因为他们正忙着给“太空农场”造一个名副其实的“太空舱”。在这个直径为6米的太空舱内,火星栖息地改造行动、太空种子育种孵化、污水处理、拟火壤改良等项目即将“上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