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融”字诀,打造职教标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锻造大国工匠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将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春天。衢州市从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出发,抢占职业教育发展先机,以一体两翼为重点,以融合提质为目标,着力推进专业、招生、实训、师资、就业“五统筹”改革,有效激发职教活力,不断增强职教适应力,为加快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早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衢州就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及时组建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以“行政团队+专家团队”的推进机制出台《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五统筹”职教改革目标任务。通过组建衢州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能力标准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实习实训基地评定委员会等“四个委员会”,加快推进“五统筹”职教改革专业体系建设工作,并聘请专家团队编制《衢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20—2025)》,打造具有衢州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标杆。

围绕服务衢州本地发展与满足市场需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发展的三对关系,按照停办、限制、扶持、强优四类原则开展专业设置。经过两轮专业调整,帮助各中职学校找到了将要重点发展的专业集群,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如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将发展重点放到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群上,有效对接衢州新型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020年,完成全市11所中职学校规范命名、增挂校牌工作,通过更名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开化县职业教育中心更名为浙江省衢州旅游学校,并增挂衢州根艺学校牌子,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吸引浙旅职院5个大师工作室入驻学校。

标准化的专业设置,为职教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出台《衢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衢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衢州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研制方案》《衢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框架》等文件;首批出台8个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全市12所职校参与74个“1+X”证书试点;统一推行标准教学改革,疫情期间全市共有1165名中职教师参与线上教学,服务学生22037人次,涉及线上课程资源846个;全市共有43个专业教学资源入选省级停课不停学资源征集项目,居全省前列。选定护理、机械专业,着手拟定中高职、中高本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围绕面向职业岗位群逐层提升,培养目标和规格逐层递进,并秉持人才定位有机衔接的目标推进职业教育中、高、本各层次之间,同类专业之间纵向贯通、横向融通。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加大双师双能教师培育力度,对全市中高职师资进行分模块、分层次协同培养,根据市域范围内同一专业大类开设情况,组建“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领军人才”三个梯度,企业、科研机构、高职院校人员参与其中的教学创新团队20余个。将职业院校高技能紧缺人才列入高层次人才引进对象,建立紧缺专业(岗位)、紧缺人才认定机制。通过建立“企业实践基地库、兼职教师流动池、专业教师服务岗、兼职教师特聘岗”,落实“双进”工程,推进校企师资共育。发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学院在专业共建的拉力作用,推进中高职师资共融共研。

倡导政企校行共研,借力行业协会,发挥优质企业资源,推行“工位教学”,实现社会实训资源的循环利用。打破地域之间、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学校之间的壁垒,有效发挥资源整合最大效用,真正让资源按市场需求、产业方向、学生意愿活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实现更科学、更合理、更优化配置,助推企业变“我要人才”为“我育人才”、“市场主导”为“企业主导”、“学生盲选”为“品牌优选”,最终实现就业无缝对接、企业转型升级、校生优质发展,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系衢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