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术型教师为教育注入理性力量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那么,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都进一步表明了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塑造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一,“高素质”是教师的理想信念、师德素养、职业修养和情绪管理素养等综合素质的统一,能够指导教师实现长远发展。它体现在教师的四个特征上: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具有高尚的师德素养和仁爱之心,追求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具有崇高的职业修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切实履行教育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自身情绪调控能力强,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内部心理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和谐。
第二,“专业化”是学术型教师的灵魂,决定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指向学术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长度。
教师的专业化要历经专业资格准入、职前专业培训以及职后专业发展,最终成长为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今天教师的专业化更多强调的是专业精神、学科专业、教学专业和学术专业的统一,它决定教师的专业发展界限。其中,保持专业精神,指的是具备深沉且持久的教育情怀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的精神自觉;学科专业是指教师专业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教对”的前提;教学专业是指教师具有专业的条件性知识,不仅需要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还具有高超的艺术化教学能力,这是教师“教会”的保证;而强调学术专业,是因为专业化的本质在于其专业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之间的统一。
第三,“创新型”决定教师的特色发展,指向学术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
创新是教师能够通过反思与实践不断发现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发展的一种高级素质,主要表现在:教师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敢于突破的创新思维,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探究意识,自觉应用新理念来发现事物的新维度;创新型教师还体现在教师能深植“教学大地”将研究与教育场域中的“真问题”“价值问题”建立起有机联系,打破常规,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教育中的新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创新和学术创新。
应该说,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三个特征分别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长宽高”,推动着一线教育者向学术型教师发展。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观已经发生转变,学术发展已不再是大学的“特权”,中小学校发展同样需要学术支撑。与大学追求的知识学术不同,中小学所追求的学术是教学的学术。教学学术是一种以自身教学为对象的学术活动,教师通过反思和研究教学过程、公开交流教学研究成果以及创新发展教学的能力,提出有关教与学的问题并运用与学科相关的方法加以研究。教师若能将教学纳入学术范畴之内,坚持教学与学术的双重有机结合,便能突破中小学“重教学经验,轻学术科研”的发展桎梏,为学校的长久发展注入理性力量。
在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中,教师的发展质量观也已经发生转变。教师发展的瓶颈在由成熟型教师发展阶段向教育家型教师发展阶段转移,而教师学术能力的发展就是突破这一瓶颈,转向教育家型教师的关键突破口。教师的学术性成长,即教师将学术研究作为自身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关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最后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方向引领下,教师需在知识掌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反思和探索,从而成长为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高超、学术能力强劲的新时代教师。
学术型教师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层面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学术性成长,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对课堂主体、课堂交互活动以及课堂呈现方式进行反思性研究;第二层面是基于学科研究的专业学术性成长,通过对学科的深度理解和挖掘,教师可以就自身所处的专业学科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创作出教学实践领域之外的学术性成果;第三层面是基于项目团队的学术性成长,教师团队成员拥有相似的专业经验和共同愿景,以项目完成为主线,形成彼此之间的“共同事业”,通过在团队实践中“彼此卷入”,形成知识和能力的“集合库”,从而实现教师学术性的成长。
当前,国内不少优秀中小学校已将学术路径作为锻造教师队伍的主要路径。这些学校以培养具有深刻反思能力的学术型教师为目标,在知识、能力、品格和价值观等方面加强教师教育,实现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立体、综合、全面地发展。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为促进教师学术性成长,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引领学校学术性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性成长的培养新模式:
首先,基于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教师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把握学生发展规律,深化教学方法和技能改进。
然后,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推进教师的学术化水平发展,鼓励教师申请课题研究,突破了以往中小学教师只停留在教学层面进行经验探索活动的局限,转而以教学问题为契机,关注教学问题背后体现的学科内核,并通过论文撰写和著作编撰将研究结果成果化。
最后,基于学科研究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进行学科探究的能力。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来”,使学术研讨常态化,提升群组的讨论水平和质量,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提升研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为了确保学术型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东北师大附中专门构建了基于学术文化的支持系统,对课程平台、交流平台、研究平台等方面加强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型教师。教师在教学胜任力和学术科研力上得到有效提升,发展成为教育业务过硬、素质全面提升的学术型人才。
(作者邵志豪单位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杨静单位系东北师范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