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素颖: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到了要管好中小学生的五件小事: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这当中作业排首位,他为此强调:“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共同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作业看似小事,但当我们把它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有了特别的意义。如何正确理解作业的本质和作用,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和管理水平,进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作业效能,成为当下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把作业改革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支点,是撬动基础教育整体育人方式转变、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理念,讲究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拓展创新作业样式,注重作业整体设计。学校要多举措保障作业“减负提质”的落地。

学校内外环境和谐共融

主持人:学校要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黄明敏:作为一所学校,其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外部的资源与影响。以初中为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在系统内部实现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上的承前启后作用,尤其是做好小初衔接与初高衔接;同时也要注重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形成合力,关注到家庭和社会对学生成长不可忽视的影响,了解家长需求,与家庭保持良好协作,牵头做好家校合作;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以构建校园文化等隐性影响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之外,也要植根于当地,实现本土化发展,这就需要学校主动与社区对接,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助力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激发学校活力。

费国群:学校要高质量发展,从教育内部因素看,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高质量学校建设的评估标准,从专业的角度引领学校健康发展,而不是迎合目前的社会需要。评估标准的出台和严格落实会促使学校从本质上减少对智育的时间投入,合理安排德、体、艺、劳的在校学习时间。从教育外部因素看,要破除家长“学科成绩好、考重点大学、考公务员、进国企”是“成才”的价值判断,引领社会对“才”的全面认识。

彭来桂:要建设高质量学校,培育未来教育新样态。要以未来教育的系统思维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明战略目标,提教育质量;补教育短板,缩教育差距;推品质教育,建高质量学校;推集团化办学,促融合共建。

最重要的是做好学校高质量均衡发展,它不是削峰填谷,而是筑基扬峰。要加强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和帮扶。在校长选调、学校建设、评优评先和教师配置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与关注,尽快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我建议推进四项工程:一是推进高质量学校培育工程,凸显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这是打造家门口好学校的有力措施;二是推进初中强校工程,狠抓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三是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工程,提升教育整体实力;四是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顶层设计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建议深度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一是优化校网布局。以名优学校为集团化办学的引擎,促学校融合共建。二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让名师工作室在薄弱学校学科全覆盖、人员全覆盖。三是组建学校共同体,提倡以强扶弱,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不断缩小校际差距,逐步实现同步发展。

戴蓉蓉:高质量乡村教育的未来关乎乡村振兴的成效,这需要大环境的支持。我们在努力培养走出去的一代,也要培养能够回得来的一代,要把原来的“离农”教育变成“爱乡”教育,让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住的乡愁真正成为回得去的故乡、留得住的乡愁。这其实就是家国情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乡村学校育人必须要观照的。思考焦点要放在乡情概念和认同逐渐淡漠的现状下,如何采取合适的校本课程建设及实施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

要基于乡村社会发展变迁,通过教育使学生、学校与社会有更好的连接,实现乡村教育无边界、学校无“围墙”。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意识,从而来帮助学生“做自我生命的实践者”,培育爱乡村的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