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蹚出山区教育“小而美”发展新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李 平 池沙洲)在缙云县长坑小学,下午整整两个小时都让孩子们“玩”课,根雕、刻纸、民乐等26门拓展课程供400多名学生选择;在景宁县梧桐乡中心学校,40分钟的大课间,孩子们来到操场,自由开展各项畲族传统体育运动……走进丽水乡村,记者发现哪怕藏身于海拔1000多米的群山深处的小微学校,都焕发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秉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丽水以均衡为主线、以高质量为核心、以教师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县域、城乡、学校之间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早在2015年,该市9县(市、区)全部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十三五”期间,丽水实现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全覆盖。

顺应农村自然小班化趋势,丽水着眼打造未来乡村教育模式,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实现农村学校从“小而弱”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雅”的转变,探索出农村自然小班化特色教学模式,将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成为全国的标杆。景宁农村自然小班化教学研究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以精准教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的课堂精准教学改革,成为实现丽水山区教育“变道超车”的关键一招。从2018年开始,依托“覆盖全市、互联互通,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站式教学服务”的丽水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该市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基于“大、智、物、移、云”的课堂精准教学改革,组建教育评估院、教育数据中心、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育督导评估中心等“一院三中心”,推进“互联网+教育”、精准教学、教育数字化治理改革等相关课题研究。

为让城乡孩子一同上好课,提升乡村教师素质,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丽水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2019年,丽水市共有143所学校完成“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工作,结对率居全省第一,投入2050余万元,建设录播教室286间;2020年,丽水市新增“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66所,投入1470余万元,建设录播教室102间。该市中小学教学用交互式多媒体的配备率为72.75%,居全省第一。

为破解山区学校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优秀教师紧缺的问题,丽水在全省率先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和中学紧缺学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建立教师储备库管理制度,破解中小学教师临时性短缺问题。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营造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丽水在全省率先核定教师和公务员待遇水平差距并出台政策,保障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建立起教师待遇与公务员联动机制。

(更多相关内容详见本报今日第4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