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改革赋能提质强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金可泽

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链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这既对学校办学如何纠偏明确了要求,也为学校推进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需要初中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戮力同心,通过评价改革提升教育质量、驱动学校发展、赋能提质强校。

一、要以评价改革指引高标准治校,从“外推”走向“内生”

提质强校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由外至内的“外推”作用,更加需要凝聚广大师生认同,针对课程教学、管理效能、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核心要素进行价值判断,实现由内而外的“内生”对接。一是要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提高全体教师的执行力和创新力,结合学校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积极开展校本化研究,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实现“一校一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二是要从评价意识向评价素养递进,唤醒教师运用评价促进教学的意识,引导开展基于评价实证改进教学的校本研修,切实提升评价能力,使教师愿意“评”也善于“评”;三是要从修正指标向完善体系进阶,对学校评价制度进行全方位“体检”,全面反思、审视、调整、完善学校现行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机制。

二、要以评价改革助力高效益教学,从“控制”走向“指导”

一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强控制”倾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师生内驱力不足、课堂分化较大、学生学业负担较重等现象。为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要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嵌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从课堂教学层面搭建评价改革实践框架,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导向、诊断和矫正功能,实现教学高“控制”走向高“指导”。一是通过评价激励成长意愿,重视培养师生的能力,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优化过程评价条件支持,给予学生必要的“脚手架”,尊重差异,营造能动、会动、敢动、乐动的良好课堂氛围;二是通过评价优化学教方式,重视课堂中“学”的达成及实践能力培养,将生活中的情景与细节转化为指导学生的素材,增进学科融合和项目学习设计认同度,从知识、技能、能力倾向等不同维度对每位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三是通过评价促进“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不只关注显性指标是否达到要求,更要对教育活动作出科学、客观、合理的判断,指导教师在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上实现有效融合。

三、要以评价改革服务高质量育人,从“规则”走向“规律”

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进一步挖掘学业过程育人价值,让师生体验生命成长和职业发展幸福感,需要我们在由众多定性和定量指标组成的评价“规则”中,牢牢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规律”,笃定面向全体、特色发展、优质均衡的内在追求。一是要面向全体追求优质,针对初中学生面临人生第一次学习分化和升学分流的学段特点,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的教育理念,采取分层教学、导师结对等有效措施推进精准教学、减负增效,锚定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切优质教育综合质量评价方向;二是要在全面培养中发展特色,摒弃片面追求学科分数的教育极端功利主义思想,以多元课程为载体,丰富信息化等多种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等共同参与的机制,共同引领学生全面有个性成长,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进而发展和成就学校特色品牌;三是要在优质均衡中激发活力,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需要一个动态推进和螺旋上升的过程,提质强校就是要进一步激发每一所学校发展的内生活力,完善自我“造血”功能,共同创建“活血”机制,尤其是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实现初中学校提质强校。

(作者系舟山市南海实验初中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