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潮第一声 ——追寻建党伟业中杭高校友的足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20年“一师风潮”期间军警开进浙江一师

□高 宁

一、潮声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源头里,留下了杭州一所学校师生的足印。这所学校就是当年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今天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杭高)。

杭高贡院校区在100年前的校名叫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浙江一师),与毛泽东所在的湖南一师、王尽美就读的山东一师、包惠僧毕业的湖北一师是同类的中师。五四时期,浙江一师之于浙江,一如北大红楼之于北京,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高地。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浙江一师师生正是经由“一师风潮”之洗礼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讲的正是三十而立的浙江一师语文教员陈望道在义乌分水塘老家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为党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而他的学生、21岁的诸暨人俞秀松和金华人施存统则在此前追随陈独秀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组织,即中国共产党中心发起组,成为最早的5名党员之一。

浙江一师是中共党团组织重要创建者的熔炉与摇篮,为浙江这个“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谱写了传奇序曲。

二、校魂

浙江一师的前身是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建于贡院旧址之上,建筑格式仿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校歌大气高亢,铿锵有力:“文章惊海内,科学究专门,新旧中西一贯行。今日为多士,他年铸国民,教育前途定有声。”邵章、沈钧儒、许寿裳、鲁迅、李叔同等都曾在校执教。也正因此,从这扇校门走出的学子们能领一代风气之先,从“小我”变成“大我”。

而五四时期的浙江一师师生能够共同沐浴新文化的阳光雨露,同声共气、熠熠发光,离不开这个校园长达10年的当家人经亨颐。经亨颐,字子渊,浙江上虞人,被誉为“中学界的蔡元培”。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浪潮推动下,他以“与时俱进”为办学总方针,倡行“动的教育”,实行教师专任、学生自治、改授国语、学科制4项改革。陈望道、刘大白、夏丏尊、李次九等语文教员倡导白话文,传播新文化,号称浙江一师“四大金刚”。

在“经亨颐”们的推动下,“与时俱进,健全人格,服务社会,改造社会”成为浙江一师教育改革的共同愿景。浙江一师由此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蔡元培誉之为“浙江最负盛名的学校”。

三、洗礼

这是个大潮汹涌的时代。1919年11月,浙江一师学生俞秀松、施存统,联合省立一中学生查猛济、阮毅成,以及甲种工业学校学生沈乃熙(即夏衍)等,创办《浙江新潮》周刊,建立起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西至成都、东到日本神户等30多个代办点和发行处,其中就有“湖南长沙马王街修业学校毛泽东君、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杨贤江君”。这张学生报刊仅仅存在了3周,发行了3期,很快遭到北洋政府电令查禁。区区小报缘何有如此巨大功力?就在于它主张社会改造,是浙江最早受十月革命影响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施存统在第二期上发表反对封建家庭制度的《非孝》,主张在家庭中应以平等的爱代替不平等的孝,被守旧势力视为“洪水猛兽”。省教育厅下令开除施存统并解聘“四大金刚”,遭经亨颐拒绝。1920年2月,省教育厅利用寒假颁令免去经亨颐校长之职,引发“一师风潮”。

浙江一师师生以“挽经护校”相号召,以“维持本校改革精神,巩固吾浙文化基础”为宗旨,与当局和军警展开不屈的抗争。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一部北京出品的大片,那么“一师风潮”就是一部杭州制造的连续剧。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延续。许多进步师生经过这场交锋,开始自觉地走上了创建中共党团组织和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四、盗火

1920年春夏的上海,风云际会。上海的《星期评论》是当时宣传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与北京的《每周评论》齐名,时誉“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星”。从北京来到上海的陈独秀很快与星期评论社同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胚胎”。早在1920年2月,陈望道应星期评论社约请,利用寒假过年回到故乡义乌分水塘,开始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一师风潮”爆发后,他回校支持学生斗争。4月8日发表《为辞职事致学生书》后,辞职离校。4月末应邀赴沪担任《星期评论》编辑,并与在北京经历了工读互助团生活教训而回到上海的学生俞秀松、施存统并肩作战。

在中共一大召开一年前的1920年初夏,陈独秀、俞秀松、施存统、李汉俊、陈公培5人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心发起组,这是党诞生的源头、核心。很快,陈望道也进入组织,所翻译的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于8月在上海出版。8月22日,俞秀松受陈独秀委派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8名发起人中来自浙江一师的师生占一半,这是中国共青团创建的开端。9月,外国语学社开办,为输送青年赴俄留学做准备,这是中共第一所干部学校。俞秀松任临时团中央书记,兼任外国语学社秘书。

从浙江一师这扇校门迈出的不少青年才俊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中,并为了初心使命而献身,他们中有中共中央秘书兼共产国际代表翻译谢文锦、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浙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宣中华、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叶天底、“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北方“左联”负责人潘漠华、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中国红色司法开拓者梁柏台。

杭高校友中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烈士逾40位,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的达11位。杭高不仅是中共党团组织重要创建者和早期骨干的熔炉与摇篮,也是民盟、民进、民建、民革四大民主党派创建者与主要领导人(民盟的沈钧儒、民进的马叙伦、民革的王昆仑、民建的施存统)曾经工作、学习过的地方。杭高是全国中等教育界首屈一指的红色原点,是红色之旅、初心之旅的重要驿站。

(作者系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