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好学生”助推“五育”并举, 值得一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五好学生”体现的是融合育人理念,引导学生、教师、家长乃至社会从关注学业向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

□胡欣红

近日,杭州西湖区在全区中小学积极探索“五好学生”评价,引发了舆论关注。

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学生”,几乎是所有过来人学生时代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是“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但对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三好学生”的评选一开始就存在某种“硬伤”——美育和劳育评价的相对缺失。在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下,“三好学生”基本上异化成了“学霸”。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能不能评上“三好学生”,于个体或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作为一种普遍推行的评选,无疑对群体起着重要的方向引领作用,绝不可等闲视之。正是看到“三好学生”评选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发出改变乃至停止评选“三好学生”的呼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大力推进教育评价系统改革,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杭州西湖区的“五好学生”评价,无疑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务实之举,令人眼前一亮。

从“三好学生”到“五好学生”,不只是将美育和劳育单独列入评价体系,更在于评价内涵的深刻变革。比如,之前的体育主要看成绩,通常只要体育综合成绩在75分以上,就可以过关。但“五好学生”的体育(身心发展好),要通盘考查体质健康、运动水平、视力防控和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水平),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五好学生”是在“三好学生”基础上的升级,但绝不能简单等同于2.0版的“三好学生”。简而言之,体现选拔性评价意图的“三好学生”,只能是少数孩子的“专利”,而“五好学生”评价不仅仅是结果性评价,还通过评价让学校、教师、家长关注成长过程的综合性发展。只要努力,人人均可当“五好学生”,这对孩子们成长的激励作用,实难衡量。与“三好学生”相比,“五好学生”不仅在数量上会有明显增长,而且其含金量也会大大提升。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五好学生”对标“五育”并举,体现的是融合育人理念,通过“五好学生”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教师、家长乃至社会从关注学业向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可谓善莫大焉。

当然,教育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仅仅通过对“五好学生”评价机制的探索,就可以顺利解决所有问题。《总体方案》就明确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等。而建设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

从“三好学生”到“五好学生”,改变的不只是评价形式。“五好学生”的评选,其实是以评价为导向,助推“五育”并举的落实,值得一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