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机制推进立德树人真正落实 ——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集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教育部将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并组织开展了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地各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日前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多位教育行政管理者、局长、校长就如何构建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行了交流。本期聚焦——

□ 言 宏 实习记者 涂郁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和首要问题,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健全落实机制是其中的关键。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把立德树人的要素归结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目标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成尚荣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重要的底色、亮色就是伦理道德。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符号的一种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最本质的体现。

袁振国认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包含五大机制:第一个是价值引领机制,解决应该干什么的问题;第二个是动力机制,解决如何把时间、精力、智慧聚集的问题;第三个是能力机制,解决如何让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好自己的职责的问题;第四个是合力机制,解决的是如何将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个合力,共同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第五个是衔接机制,解决的是如何把大中小学校,家庭、社会、学校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和氛围的问题。

课题组向各有关大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科院(所),征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优秀案例。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最终共收到案例1180份。其中大量优秀案例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充满情怀、智慧和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性。案例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了大、中、小学全学段,覆盖了普通、职业、特殊各类学校,覆盖了地方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各个主体,覆盖了价值引领机制、动力机制、能力机制、合力机制和衔接机制。

4月17日,为了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组联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等10余家单位,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学术研讨会。

A.价值引领机制:以发展规划为抓手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尊重教育规律相结合,德育为先和能力为重相结合,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开拓创新相结合,立足中国和面向世界相结合。

“价值引领机制要以发展规划为抓手,通过制定和落实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师发展计划等,将立德树人思想和要求贯穿于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价值引领机制”子课题负责人唐汉卫提出,“要想把这些国家所倡导的价值导向转化为区域和学校立德树人实践的工作指南,使之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和引领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首要的就是建立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机制,保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即在实践中,可以把制订专业、系统的发展规划作为一种价值引领机制。发展规划主要由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具体发展任务、动态检测机制等要素构成。他认为各个区域和学校应对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扬优势、补短板、强特色、重综合,对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从正向贯彻和传递的角度进行在地化、应用化和具体化的解读,提出本区域和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发展理念和目标,使之成为立德树人实践的工作指南。还需要进一步分解发展理念和目标,制订更加翔实的工作任务和方案,形成工作层面系统的价值传导链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要动态检测和调整,即时预防和纠正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不良倾向。

研讨会上,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介绍了该市一直致力于构建发展素质教育的新目标体系、新培养体系、新保障体系和新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以“改良世界的中国人”为培养目标,坚持“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校长刘希娅强调“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关注和支持,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同时她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从知识育人走向文化育人,在成就孩子发展中体验幸福,实现生命的增值。

义乌市教育局副局长楼洪昌介绍了《义乌市中小学、幼儿园“立德树人”德育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试行)》,该体系构建了与义乌本土接轨的有“规”可循、有“范”可依、更具有操作性的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助推立德树人德育工作精准落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率性教育”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率性教育”的内涵、内容、路径、方法,并勾画了生动直观的学校像、教师像和学生像,将抽象的价值导向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学校图景。上海市吴淞中学办学理念是“尽吾身之责,为民族之光”,“尽吾身之责”回答了“如何树人”的问题,“为民族之光”回答了“树什么人”的问题。校长张哲人重点介绍了在该理念指导下,学校如何开展以“祖国在召唤”为主题的生涯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让生涯教育有了更明确的价值导向。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霖向大家分享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品格教育方案。根据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该方案明确了中小学生应具备的24个基本品格,提供了品格教育的运行机制、实施方式和四级评价指标体系。

B.动力机制:以评价为纽带

动力机制包括教育吸引、需要驱动、条件支持、评价推动等复杂要素。通过研制和实施适用于政府、学校、社区和教师等不同主体的立德树人评价标准,增强立德树人的动力,激发教育不同主体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动力机制”子课题负责人鞠玉翠指出,“动力机制要解决的是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相关主体是否愿意主动付出和愿意付出多大努力的问题,如行政部门、校长、教师等愿不愿意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学生是否真心认同立德树人理念,并愿意按照立德树人要求行事。立德树人强调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旨在让每位师生用健全身心,以明智方式,做正确事情,过美妙人生”。她认为当前在立德树人的落实过程中,评价被普遍认为是实际的指挥棒,成为制约立德树人动力的关键因素。

动力机制分论坛主要围绕“如何通过评价提高立德树人动力”主题展开。山西省通过中考指挥棒的改变,引导教育者落实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在长期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核、六维、四手段”的命题理论,“一核”明确了中考命题的教育意蕴: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其中,以立德树人为首位,简洁明了地回答了“为什么命题”的问题,这既是对中考核心功能的高度概括,又是使中考命题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由此层层落实,客观上增强了初中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动力。“六维”体现了学生发展的时代内涵:立足学科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能力、关注交流共享、强调问题解决、落实活动建议。“四手段”凝练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真实任务情境、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并通过试题得以体现。这为各地中考命题及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围绕立德树人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北京市亦庄实验小学通过课程评价让立德树人工作落地,福州格致中学通过教师发展性评价助力立德树人落实,还有多所学校通过健全校本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努力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教育者观念和行为的转变,落实立德树人要求。这些案例立足学校发展历史、文化、师生特点,提出了评价标准、开发了评价工具、探索了多样化的适合学生需要的奖励方式,积极开展多元主体评价、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成长有迹可循,体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要求,展现了实践智慧。还有的学校通过陪伴成长、创设情境、营造环境等方式着力将立德树人工作生活化、日常化,重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真认同、真体验、真践行,也提示了将外部评价转化为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C.能力机制:以学科育人为重点

“越是高品质的社会活动,越需要用专业能力作支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能力机制”子课题负责人李伟胜指出,当整个社会从更高境界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时,相关责任主体的专业能力就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这一课题之中,能力机制的建设得到多方关注,其中包括党委和政府优化宏观部署职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强化规划区域性工作系统的功能、各级各类学校提高主动推进立德树人的管理能力、教师和各方面的教育主体增强策划实施德育活动的专业能力、家庭提高主动参与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能力等。

他认为从本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来看,全国同行在用专业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方面已有很多实质性的探索。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提到,江苏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在2017年联合发文,启动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经过4年的实践,构建了中小学生品格提升的江苏立德树人样态。通过224个省级项目、600多个市级项目,逐步落实为建设“一校一案一品”、家校社美德共同体和提升教师品格等具体行动。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原副局长田保华介绍了“道德课堂建设”,让教学回归德性与本质。郑州市通过主题实践强力引导区域内的学科德育的同时,建立了配套的制度体系和工作平台,将专业师资与支持力量的培育和课程研究与评价改革的展开结合了起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