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解题策略的几点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沈琦琦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讲解过于乏味,而将画图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则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挑战。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为培养高段学生的思维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在画图、动手实践中挖掘知识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是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之一。教学生解题不如教他们解题的方法。要让学生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画图,并选择合理的画图方式来解题。

(一)教会一年级学生画形象图

一年级上册教学“前后位置”之后,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边数起小红排第5个,从右边数起小红排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当时要让学生列出算式难度很大。如果通过画图的方式,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又如在《原来有多少》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也渗透了画图的思想。这节课是第一次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一开始可以让学生读完题目后先自己试着画图理解题意,学生有画五角星的,也有画正方形的,经笔者引导后,一致认为采用画圆圈的方式更简便。例题:“我们领来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学生先画7个圆圈,再画5个圆圈,然后就能轻易得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

(二)二年级开始渗透抽象图

二年级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许多数学问题语言表述简洁、枯燥,致使他们常常读不懂题意。例如,在“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教学中,因为题目中出现的都是两位数,如果还是让学生采用画圆圈的方式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可以教学生画线段图。但线段图不像圆圈那样形象,这也是在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发展。在教学生画线段图时,要给学生解释清楚线段的长度可以由自己来定,线段上必须标清楚数值。

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很多数学问题如植树问题、爬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学生都能迎刃而解。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画画,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再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与图形结合,把“无形”的数学题变成直观的、能摸得着的“有形”材料,最终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一幅幅自己画的图形中看到解题的“曙光”,慢慢消除“怕”的心理,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必要手段

形象思维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为高段的教学奠定基础,而形象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亲身经历,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体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一)低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课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让他们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进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例如,在教学“10个一”和“1个十”之间的关系时,首先为学生呈现10根独立的小棒,并让学生明确每一根小棒均可表示1个“一”,然后让学生从第1根数到第10根,体验从1个“一”到10个“一”的变化过程。接着完成捆扎的过程,并告诉学生扎成一捆小棒可以看成1个“十”,提问10个“一”和1个“十”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小棒和捆扎的过程均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效理解了数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二)低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因其经验和经历有限,空间想象力缺乏,因而需加强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1.搭一搭,画一画

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观察一个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然后画出从前后左右分别看到的平面图形。二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弱,很难想象出看不到的面是什么形状。于是,笔者尝试让学生先用三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然后画出从上面、左面、右面、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由于这个立体图形是学生自己搭建的,所以只要学生移动身体就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各个面。接着,笔者让学生用五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先从自己所在的正面看,想象另外面会是什么样子,并画在纸上。再移动身体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去看看,验证自己画得是否正确。这样的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玩一玩,想一想

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难点,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可以拉动的角。

师:请大家听口令动手操作,变变变,变大。

学生将角拉大。

师:变变变,变小。

学生将角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感受角的变化)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角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

师:角变大,角的叉口怎么变?

生:叉口变大。

师:角的两条边变化了吗?

生:没有。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明白角的变化特点)

师:继续游戏。变变变,叉口不变大也不变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叉口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角,看老师变。

师将其中一个角固定,而将角的一边拉长。

师:角变大了吗?

生:没有。

师继续操作,再拉长这条边。

生:角的大小没变。

……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剪一剪,拼一拼

二年级教学“平移”时有一道题,让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将平行四边形变成正方形。笔者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变成正方形。结果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不仅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的方法变成了正方形,而且还总结出方法。学生在操作中,手、脑有机结合,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