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串起党史学习教育“点线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金 澜 武怡晗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也就是为了赢得青年。”近日,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同时,浙江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也正式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为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大中小学各自为政,思政课内容和教学方式呈现出断片不连贯、重复累赘、零散琐碎等弊病。借助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全省各地大中小学打破壁垒,从协作机制、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思政课一体化,手拉手共同上好一堂课,各自守好一段渠,同向同行育新人。

教育厅发挥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作用,与中小学建立教育共同体,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带了好头:指导中小学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组织高校开展“百场党史主题宣讲”“百场党课下基层”等活动,与中小学实现结对共建,省属高校至今已宣讲469场次,实现理论学习在大中小学及时联动;组织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开展“教育红色印记寻访”、先进模范进校园、“百花齐放迎百年”等活动,推进庆祝活动在大中小学全面落地。

上行下效,各地教育部门也当起了媒人,为高校和中小学“牵红线”。绍兴把党史学习纳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建立起以绍兴文理学院等在绍高校为主导,本地中小学合作的思政育人机制,通过协同党建、协同开展“学党史、担使命”等活动,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则与杭州市临安区“情投意合”,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建设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创新协同平台,传承红色基因。

学生年龄跨度大、成长背景差异大,如何克服学段学科的问题实现完美衔接,考验着每位思政课教师的智慧。在由浙师大组织的“立德铸魂 红心向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课异构教学现场会上,专家学者们深入当地学校进行课堂观摩,帮助不同学段的教师打通教学衔接的“任督二脉”,传播思政的芬芳,为打造思政课螺旋式上升体系抛砖引玉。

为促进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主动对接杭师大,成立了全国首家设立在小学的思政教育研究院,并与省内外中小学建立起未来思政教育联盟,重点展开对联盟平台内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浙江外国语学院在结对小学设置博士工作站,互聘导师,建构起“高校—中小学”一体化师范生培养机制和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培养优质思政教育师资,助力讲好党史故事。

编撰本地教材、编写衔接读本、开展联合研学……本地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开发利用好本土资源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的重头戏。台州学院联合市地中小学教育专家,合作编写《大陈岛垦荒精神》《台州和合文化》等地方教材,在全市小学推广使用,为学生打上地方烙印,打好成长底色。温州市组织启动“红动浙南·思政铸魂”活动,挖掘泰顺红色资源,立足“红色圣地”,组织教师共同讲好温州红色故事。在浙大城市学院,校方组织大学生开展“绘数智红色地图”活动,与中小学生共同游历杭州红色路线,由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多元视角了解党史,共同绘制红色地图,串联起“红色记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