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意识”培育的红色作品赏析教学策略小议 ——以《转战陕北》为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 叶庆敏

生命意识,简单地说,即对生命的意识。包括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群体生命乃至包含这些在内的整个世界的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意识,抛开生命谈其他毫无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艺术家们以红色革命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其艺术表现形式浓缩了历史特定时期坚毅、积极、勇敢的精神内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就渗透了红色记忆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其鲜明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生命意识的教育。因此,通过美术教学深度挖掘、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在红色革命作品赏析中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增强学生价值感,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本文试以《转战陕北》为例,阐述赏析红色革命题材作品培育生命意识的方式和策略。

一、红色革命美术作品教学内容中生命意识的“零存整取”

红色革命美术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艺术家根据历史题材、事件、人物,结合美术表现形式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它记录了革命斗争历程,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艺术家及画面主体人物的精神内核,树立起优秀文化精神典范,倡导了健康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红色革命作品中主题内容与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往往需要对历史背景深入解读,比如解读作品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故事背景。假设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相对被动;而通过自主收集材料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但学生收集的信息是碎片化的,需要教师删选重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教师应吃透教材,善于将知识点由浅入深地进行重新组合,将“零存”的知识转化为“整取”的素养。

1.借助作者生平经历“整取”生命意识

《转战陕北》作品创作于1959年,是石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石鲁,原名冯亚珩,1940年长途跋涉到达延安,因对清代画家石涛敬佩,并崇拜鲁迅,更名为石鲁。名字的选择,透露出其是一个有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的思想者。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收集的素材中去捕捉作者思想、精神的细节,从而从人格魅力、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等角度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2.借助作品故事内容解读“整取”生命意识

《转战陕北》一画表现的历史背景是在西北战场国民党集中大批精锐部队,进攻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在敌方暂处优势的情况下,毛主席、党中央决定暂时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利用陕北的山沟和人民,胜利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

教师经过“整取”后可以提炼出,在艰苦的作战条件下,我党依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化劣势为优势,扭转了战局。

二、红色革命美术作品构成中生命意识的“逻辑元素”引导分析

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作品会按照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规律的排列和组合的形式,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动我们。红色经典作品其形式感极强,存在于画面的线条、色彩、构图当中。所以,我们要理性引导学生从画面中寻找形式内容的逻辑规律,深刻引导体会主人公画面形式当中的精神内核。

《转战陕北》作品前景以高远、深远法构图,由大面积的断崖峭壁构成,山体呈纪念碑式的造型一字排开,几何方状的山石立于画面左前景处,山石顶部整体构成几个正三角,显示出直冲云霄的势头,团块色彩和雄强的粗笔大线担当着整个画面的整体重量,烘托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冲劲,给人以崇高之感。赭石与朱砂呼应了革命时代的特征,昭示着豪迈火热的革命斗志和革命精神。毛主席的形象背对观众,身体侧向右面,面对敞亮的山谷,在干涸的黄土高原面前显得尤为突出,逆向的形式造成逆光的空间。画面之势由中心引向远方,在毛主席的身后以灵动的笔画出一匹马、两三个战士,从下往上行走的动势,路自下而上,由近及远,令人联想到大山大壑间隐藏着千军万马。画家用间接的方式暗示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场面和一个伟岸的英雄形象。

画面形式感的探究,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画面内涵、人物精神内核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富有逻辑规律的引导下,学生对生命意识更加有迹可循。

三、红色革命美术作品价值判断中生命意识的“情感生成”体验感受

学生在艺术欣赏中会对某些特定的形式感受较为敏感,感受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积淀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审美情感定式,从而满足自我的精神需求。绘画作品在创作之初的情感表达是艺术家通过娴熟的艺术技能和技巧来表现画面效果与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应从红色革命作品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在价值判断中形成情感体验,提升生命意识。

1.对比感受法

通过对比赏析逐步提高视觉的感受能力,并结合史实进行有根据的联想。该画把毛主席置身于雄浑壮观的高山之巅,迎风伫立,面对壮美的黄土高原眺望凝思。他在凝思什么?可以结合宏大的背景和毛主席的形象进行大胆的想象,感受黄土高原的雄浑厚朴、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气度。

2.榜样示范法

《转战陕北》蕴含作者对毛主席人物雕塑形象的写生到人物的默写,从每个山头的局部画稿到大写意的笔法。几经易稿,反复推敲,苦思冥想,探索不同的用笔、用墨、用色用来表现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貌。从这些可以看出石鲁对待创作的刻苦精神、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以及力求使作品达到更高的水平的努力。可见,艺术家的创作精神也是孩子们完善人格的榜样。

3.情境体会法

《转战陕北》纪念的是转战陕北历史事件,有主题、有情节,但画面却没有遵循叙事性的原则,另辟蹊径以象征性的手法描绘领袖形象,代入式的情境体会法尤其重要。“转战陕北”中背影形象可以理解为怎样的形象,是一位父亲,还是一位英雄,还是指当时的国家?代入去体会,能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红色革命美术作品还有许多,《转战陕北》只是其中一个缩影,通过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在可见或可悟的形式中体现不同的情感,形成审美素养,让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教学中自然生长,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培养其健康的人生观,为其将来的发展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