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临海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梁 枫

自主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魄,教师更能够从中观察幼儿个体差异,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幼儿发展自身兴趣和天赋。

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生活不适应,教师给予适当帮助,用自主游戏的开展来平衡家庭自由氛围和幼儿园纪律氛围。

一、小班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各幼儿园教师访谈,笔者了解到,小班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主要在下午点心后一个小时内,但临近节日或比赛,自主游戏时间会变成活动彩排时间;如果教师忙于其他工作,则会取消自主游戏。

目前教师指导幼儿游戏过程依靠经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对幼儿成长规律不清楚,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缺乏作为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自知。

如幼儿A拿着几个玩具在地上排列呈圆形,几个小朋友围观。教师走过来对他说:“你可以把小的放在第一排,大的放在第二排,这样就好看啦。”幼儿A不予理睬,继续按自己的方式摆放。教师摇摇头离开。

教师要思考和判断幼儿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帮助幼儿顺利开展自主游戏。缺乏指导前的观察行为,教师将自身想法强加于幼儿,会阻碍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目前小班教师用大量语言指导,以身施教,代替幼儿完成游戏,会对幼儿创新产生干扰。忽略游戏本身的价值,过分强调其教育价值,导致幼儿在游戏中缺乏愉快体验,造成消极影响。

在31天的观察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只有12次。往往是游戏时间结束,教师直接让幼儿收拾好玩具,开始下一环节的任务。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只是针对最后完成的搭建作品,而对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游戏方式、创造细节,教师并未有过多关注。

二、小班幼儿教师指导自主游戏活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儿童观不仅是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中之重,是教育观念的核心。教师儿童观的偏差会对其指导幼儿的行为造成影响。

教师A:“通过自主游戏活动必须让幼儿学会技能,不然家长会觉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教师什么都不教。因此,我倾向于在活动结束时幼儿能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回家可以给父母展示创作成果。”

教师B:“自主游戏活动要让幼儿感到快乐,在身心愉快的同时收获知识。”

从上述访谈内容中,不难看出两位教师持有不同的儿童观。教师A以教师为主体,将自主游戏作为传授知识的渠道;而教师B坚持以儿童为主体,将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放在第一位。

我们发现:教学经验影响教师对待儿童的方式和态度。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更加注重幼儿的感受,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满足于让幼儿跟随教师的步伐,满足于获得最终的作品。

受传统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偏向于做课堂的主导者,没有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虽然这种状况在被不断改善,但仍存在细节性问题。在自主游戏开展过程中,常常存在教师为加快幼儿完成作品的步伐,代替其完成的现象。

教师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素养尤其重要。而教学素养修炼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用“趣味性”来引导幼儿进行表现和创造,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安全性、游戏目标等各个方面问题。

此外,教师应当重视幼儿的独创性,鼓励幼儿发展个性,使幼儿建立起自信心,用富有个人色彩的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完成游戏。

三、提升小班幼儿自主游戏观察指导效果的建议

教师只有观察出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才能在自主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幼儿需求,及时为幼儿提供所需的帮助。

部分教师一发现幼儿停下就予以指导,这种指导只能填鸭式教会幼儿操作步骤,不能促进幼儿主动思考。

观察是做好引导的前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式地提问:“你想做什么?”“你在做什么?”……当教师发现幼儿游戏意图明确,但不能独立完成时,要把握时机及时给予指导,并提供多样化的游戏道具等帮助。

教师个人素养对幼儿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首先,教师需要通过提高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加深对自主游戏活动的认识;其次,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从而有效指导幼儿游戏;最后,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分析解读的方式了解幼儿的行为意义,并针对其语言、动作、神情等信息,掌握幼儿的游戏状态,选择适宜的指导方式,激发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从而达到育人的教学目标。

虽然幼儿自主游戏是一项以幼儿选择为主的活动,但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以此来探索和发展幼儿的天赋,激发幼儿的思维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