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教”改革这条生命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胡梦甜 见习记者 邹红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作为职业教育奋力奔跑的路线图,明确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以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途径,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双高”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必由之路。如何培养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如何根据企业、市场需求进行教材改革?如何打造适宜学生学的课堂?在浙江,各“双高”建设校纷纷以教师、教材、教学“三教”改革为突破口,于变局中开拓新局。

转变角色,锻造“工匠之师”

在浙江中国轻纺城网络有限公司担任顾问的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电商专业教师金巨灿每周都会有2天时间到公司上班。金巨灿告诉记者,按学校规定,他采取“2+2+1”的形式上班,即2天在校上班,2天在企业上班,1天投入教科研工作。像金巨灿这样实行“2+2+1”上班制的教师在该校有个特别的名字——“校企两栖领军型教师”,在企业,他们要参与员工培训、技术攻关,还要指导学生实践。

专业教师企业做“窝”、孵化生长,成熟后反哺教学与企业,如今已成为柯桥区职教中心培养“两栖型”教师的一条成功路径。在校长赵百源看来,专业教师唯有与企业亲密接触,浸入式体验企业一线工作流程,才能掌握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能,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才能培育出与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驾护航。然而,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短缺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基于此,锻造“工匠之师”成了不少“双高”建设校的用心所在。

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周洁人深谙,培育好学生的前提是有好教师,教师不断成长才能带来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才能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学校以打造“技师+教师+大师”的“三师型”教师为目标,成立了青年教师共同体、骨干教师共同体、最美教师融合型共同体3个教师成长共同体。自从加入融合型共同体,园林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傅雨露欣喜地发现,自己不再是“孤单”的一个人。各个专业的名师、企业师傅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交流,不断催生出各种化学反应。

为了开启专业教师入企、能工巧匠进职校的“旋转门”,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发挥永康博士联谊会作用,引进相关专业领域的高校教授常驻学校,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师资培养,打造永康五金产业发展升级的“智库”。同时,校企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学校聘任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等知名企业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雕代表性传承人盛一原等技能大师,担任企业导师,构建企业师傅、职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

接轨新时代,推进教材改革

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鼓励学校规划体现本校特色的教材,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及时吸收合作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教材适应岗位需求的水平。然而,现实的困惑是,囿于教材更新滞后,一些职校教师还在讲授过时的知识、技能。技术、工艺不断更新,智能化、信息化不断发展,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如何适应这些发展变化?

永康职技校教师团队开发的中职模具专业教材《模具认知》配套了48个教学资源,学生只需扫描教材的二维码,即可学习微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其立体数字化教材,有183个教学资源,其中包含77个三维交互资源、73个仿真动画和33个视频,每个三维交互资源里均有三视图、拆分视图、VR展示、动画播放等功能。

“借助信息技术,开发配套数字资源、虚拟仿真资源、精品在线课程”,这也是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在“双高”建设期间的任务之一。未来3年,学校将和企业共建智慧课堂和虚拟车间,开发项目化教学资源包和活页式教材。在校长王小林看来,新时代职业院校教材不再是传统的纸质教材形式,而是演变成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并通过多种终端形式呈现、应用的新教材,使得多渠道、多选择、碎片化、自主性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校长张效铭则强调,中职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核要求,把课程的科学合理设计摆在重要位置。为了避免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随意性,形成适宜的课程衔接体系,学校联合高职院校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全面梳理中高职相关课程,重新分配课时计划,重新设计课程教材,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对接岗位需求。

学生立场,打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驱车沿着温州景山公园的山路盘山而上,驾驶10多分钟,6幢精致独特的欧式风格建筑便映入眼帘。这闹中取静、绿荫葱葱的好地方是温州护士学校新增的附属睦邻护理中心。中心作为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基地,同时拥有市场化运作与护校老年护理专业实训的双重身份。“学校每周有3个半天安排学生参与睦邻护理中心的照护工作。在中心开展实践教学,能有效克服虚拟教学的缺陷,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和技能水平。”温州护士学校副校长吴含荃说。

如何打造适宜学生学的课堂?温州护士学校的实施路径是,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校构建了“1+1+1”(注册护士通用课程+老年护理专长课程+老年素养课程)课程体系。技能课由医院护士长和本校教师共同备课,分工指导,将医院最前沿的技术和临床严谨的态度带入课堂。理论课借助蓝墨云和云阅卷系统,精准诊断和改进师生的教与学。

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实施“双高计划”,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生态”。基于此,“双高”建设校发起了一场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

“云实训”硬件系统、“云实训”资源库平台、现代多媒体系统共同构成了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云实训”技能教学平台。课堂上,教师以实训工单的形式提出教学任务;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取相应的视频资源,边学边操作;教师再借助可视化界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反馈。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及诊断功能提升了教学精准度,真正实现了靶向教学。

在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有一个备受学生欢迎的闯关室,36个工位对应36道关卡,每一关都有相应的闯关规则和闯关步骤,学生在开学初领到闯关记录卡后,即可进行闯关训练。教学内容变成学生“打怪升级”的游戏,开放式训练不断强化着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实施‘三教’改革,就是要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能力,进而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校长王方鸣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