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游学夏令营有“游”无“学”
□袁文良
中小学生的暑假即将来临,而在中小学校门前,总会有人向家长发送游学夏令营的宣传彩页,介绍以往经验及孩子们学中游、游中学的收获,不少家长为之心动。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旅行社、校外培训机构甚至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或个人都看中了“游学”这块蛋糕,纷纷介入其中。于是,五花八门的“走进高校体验营”“科考十日学游营”“兴趣特长提升营”等针对学生的游学夏令营纷纷登场,更有甚者把普通的旅游产品贴上“游学”标签以吸引学生,收费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如此这般,让游学夏令营出现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等情况,有的甚至成了纯粹的“摇钱营”。
对此,全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相关职能部门更应联手加强监管,予以整治。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游学夏令营的乱象,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明确游学夏令营的定义和范畴,筛选游学夏令营的主办机构及承办单位并向社会公布,以防止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分食这块蛋糕;同时,要会同物价、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对游学夏令营的组织机构和承办单位进行联合检查,核准其收费标准,严检其招生合同,细查其内容安排,明晰其安全责任,并加强对游学夏令营的全程监管,做到监督不留死角,管理不留空档。
作为游学夏令营的组织者或承办者,要将重点放在深度的“学”上,而不是放在走马观花的“游”上。游学夏令营不单单是旅游项目,其核心应该属于教育项目。因此,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配备专门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课程设计,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教育资源,让参与者在“游”的同时真正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
作为工青妇等社会群众团体,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期待,联合公益组织或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或低收费组织家门口的游学夏令营活动,采取名著赏析、影视展映、科普讲座等形式,让没有条件的孩子们也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
此外,家长一定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成长特点和时间安排,对游学夏令营的组织机构、承办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尤其是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看清有关责任条款,还要详细询问游学内容、安全保障、食宿安排、管理模式、师资配备、保险理赔等相关信息,以便出现纠纷时能够维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