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镇里的课程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 芳

1997年,我走进了一所坐落于南浔古镇景区内的幼儿园。这是当地百姓高度认可的公办园,面积不大,有三幢教学楼,设施虽有些老旧,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园后门出去就是古镇的老街、古桥,前门右转数分钟便是精致的颖园,左转则是傍河而筑的明代民居建筑……得天独厚的古镇环境滋养了幼儿园的早期课程建设。

那时的我还不熟悉南浔古镇,于是趁着每年的春秋游,我跟着孩子们一起走进古镇,去看老石桥,去走百间楼,一起数台阶、画石桥,一起去游颖园、探访民居院落,看百年古藤,赏精美木雕……亲身体验加深了孩子们对地方文化的感受和认同。我们还仿编儿歌,把家乡的景点放进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里,尝试着“把课堂搬进古镇”。

几年下来,我对南浔古镇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淀,就和年段老师们一起打造了别具一格的专用教室:布置了百年老店“野荸荠”,孩子们在其中亲手制作传统糕点、品尝熏豆茶;开辟了“辑里湖丝”体验馆,孩子们在丝巾、手帕、扇面上作画,进行买卖游戏。这样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

2018年,幼儿园整体搬入异地新建的园区,硬件设施一流,但随着新园区的搬迁和城市化的发展,“如何在新园区做好传统文化课程”成了我们面临的新难题。为了培养南浔娃的家乡情怀,我们试着“把古镇搬进了幼儿园”,打造了特色游戏区“江南小憩”,还原了古镇的河流、商铺,创设了更为适宜的课程环境,并借助游戏手段推进园本课程。在这个游戏场里小河清清,茶馆里熏豆茶、封枵汤阵阵飘香,糕点铺里定胜糕、橘红糕新鲜可口。中大班的幼儿在这里开展角色体验,“店老板”热情招呼“小游客”,“客人”进店品尝特色茶水和糕点,体验捏面人、画扇面、绘手帕等,不仅锻炼了交往能力,更激发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真材料、真体验、真场景、真游戏”,古镇游戏进校园,将富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融入游戏,形成了一张独特名片。

但是,新园区与古镇景区存在着一定距离,孩子们不能随时行走古镇,开展研学。审视这一现状,我们聚焦儿童视角下的古镇课程资源,开展了“童眼看南浔”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走进景点采风,与幼儿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兴趣,结合一些热点话题,再通过信息技术整理素材,为乡土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10年来,我们遵循《指南》精神,致力于幼儿园内涵建设,立足儿童发展需要,从周边资源入手开发适宜的园本课程,基于“微课程的积累”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从市精品课程“丝韵”到省精品课程“幸福中国节”,一步步拾级而上。2019年,幼儿园成功承办了省课程改革分会场的活动,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课程建设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历经扩建、搬迁,幼儿园在升级硬件的同时大力加强师资培养,我也从一个稚嫩的年轻教师成长为区、市骨干教师。从跟着师傅一起研究教学,到引领园内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从当时的“古镇‘名片’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到当下的“‘童眼看南浔’三色课程”。一次次讨论,一遍遍修改,实现了课程的优化和完善。

展望未来,课程之路漫漫,我们也将不断追寻,不断成长。

(作者系湖州市南浔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高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