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文系不能培养作家?时代变了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俞敏华 虞建光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自2009年独立办学以来,每年都会产生数名青年作家,如吴雪岚(流潋紫)、黄遐(章鱼)、吴洲星、王羕蓉、后博寒、祝含瑶、蒙展翔(秋水棠)等知名校友作家,以及赵旭崧、方晟欢、方汇泽、陈蒋妤婕、肖筱萌等在校优秀写作者。
他们出版了《后宫·甄嬛传》《章鱼国小时代》《红舞鞋》《谁的90后》等专著60余部,并形成了大学生作家群自主成长的生态系统。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行知学院突破当前高校中文专业培养作家难的瓶颈,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旨归,打破专业边界,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一、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存在坚固的专业壁垒,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学术探索能力为指向的教育定势。
学院对专业设置进行了改革,开设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复合)两个中文专业,在强化落实专业基础课、核心课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跨学科、跨专业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推进“三课堂”联动。
二、写作训练体系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实践结合,建构融阅读、鉴赏为一体的写作训练体系,分年级段、分专业方向设立层级式的写作课程及训练项目,周期性开展读书报告写作、新诗写作、微型小说创作、古体诗词创作等活动。
同时灵活学业评价体制,开设学分制班级,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对有文学创作才能和成果的学生实行弹性管理,实行文学作品申请学分、作品取代毕业论文、出版资助等制度,以充分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开阔眼界,发掘潜能。
三、自我管理模式
引导支持学生创设各类文学社团,如阿西剧社、《新黄金时代》校刊编辑部、文谭社、文学创作与评论协会等,定期开展创作交流活动;举办师大电影节、语言文化节、原创文学作品大赛、三行情诗大赛、人文素养大讲堂、文学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研讨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氛围。
自办各类文学期刊,学习正规期刊的编辑运营方式,努力第一时间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运营多个文学公众号,由专门的小团队负责运营,将优秀作品及时推荐给校外各类期刊。以发表优秀作品为推力,激发学生努力钻研写作技能。
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其他专业拥有写作特长的学生,充实学生作家队伍。浙江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期间,行知学院成立了青年作家研习所,积极推进作家和评论家培养。
四、专业指导团队
学院建设了一支包括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在内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名刊编辑、文学评论家、校友作家为指导教师,与本专业原有教师一起组成实力强劲的写作指导团队。
尤其是已经成名的校友作家与社团成员们开展互动,交流创作心得,讲述文学追梦故事。
很多社团成员从日常的模仿开始,不断锻炼自己的技巧,在教师们的指导下,很快就有原创作品发表,收获了惊喜,然后不断进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青年作家群的形成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学院融知识、能力和素养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让不少在校生有了创作理想,拥有作家梦,逐渐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砥砺和凝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充分发挥青年作家研习所的指导引领作用,进一步亮化大学生作家群等特色品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