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本报评论员 舒玲玲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从红船到巨轮,劈波斩浪而来的百年大党,扬起的每一朵浪花都闪光。战火纷飞时,“半截皮带”藏信仰,“一根扁担”守初心;改革开放后,“深圳兴涛”破樊篱,“浦东弄潮”开新局;复兴伟业里,“全面脱贫”奏凯歌,“共同富裕”续华章……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每一个党史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思想光芒,镌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基因。
鉴往可以知来。红色精神谱系中不仅蕴藏着我们党“从哪里来”的基因密码,标定了赓续传统,也指引着我们党“往哪里去”的未来航向,明晰了奋进目标。
而今,风雷动,旌旗奋,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这一代青少年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把红色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学生心中,让情感、信念、价值认同随身心一起抽条成长,将个人发展黄金期与民族复兴关键期结合起来,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
用好身边红色文化,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深入挖掘浙江“三地、窗口、示范区”的丰富政治资源和厚重红色文化,与遍布全省各地的红色研学基地一起,汇聚成党史学习教育的“素材库”。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大中小学要深挖地方红色资源、整合校本德育资源、用好红色研学基地,通过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邀请老战士讲红色故事、排演红色剧目、创作党史故事绘本等多种方式,讲好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让青少年学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守好课堂红色阵地,让红色记忆入脑入心。推动地方党史走进思政课堂,将浙江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优质思政教学案例,坚持传统课堂与云课堂优势结合,坚持党史学习与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让党史学习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必修课”。在安吉余村、临安上田村、海宁李家村,一堂堂“走出去”的思政课变成“有风景”的党史课;体验式、情景式、沉浸式、互动式,一堂堂“动起来”的思政课变成“有温度”的党史课。锚定课堂这一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也是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教育最重要的物理载体,创新研究推进“党建+数字化”和“思政+数字化”,打造“可视化”智治体系,发挥学科优势、镌刻红色记忆,让青少年学生“忠诚而坚定,深信而笃行”。
贴近学生青春特点,让红色种子撒广种深。彪炳史册的百年党史风云激荡、沉博绝丽,党史学习教育要创新传播方式和话语表达,依托数字技术和融媒体手段,以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呈现党史知识的深刻内涵。组织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接力讲述、“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研学、高校“新青年动力火车”校园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线上线下的文化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在书画作品、演出剧目、知识竞赛、征文演讲中汲取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勇敢担当行胜于言,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传承是最好的铭记,担当是最好的传承,只有学史力行才能让红色基因赓续绵延、代代传承。在主题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引导青少年学生把党史学习与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以学促做,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红色基因中有信仰,能够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红色基因中有定力,能够使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才能接过前人手中的旗帜,继续先贤未竟的事业,真正担起红色基因传承人的历史使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