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昌典:为畲乡孩子撑起美好天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朱 丹

“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学生家庭几乎都没有电话和手机,老师都是上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连日来,钟昌典带着学校教师辗转于苍南县凤阳畲族乡的6个村庄,走访了每一户学生家庭。

钟昌典是苍南县凤阳畲族乡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及凤阳公办幼儿园园长,迄今已扎根山村27个年头。“我是山里来的孩子,理应回去服务乡村教育。”从孩子们口中的“钟哥哥”到“钟爸爸”,再到如今的“钟爷爷”,他带着这颗初心为畲乡孩子撑起一片美好天空。

上世纪90年代初,钟昌典到凤阳任教时,学校面临着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的大难题。“当时,学校有7个班级,正式在编的公办教师只有11名,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回忆,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睛,自己二话不说就主动承担起了两个年段的语文、数学教学工作。

“小伙子初出茅庐,教得了吗?”“年轻老师在山里肯定待不住。”……工作没多久,钟昌典就遭到了乡亲们的质疑。凤阳畲族乡在当地人眼里偏僻落后,学校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乡亲们看到钟昌典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那股子认真劲儿着实令他们钦佩——

早前,乡村学校硬件差,钟昌典自掏腰包买来木料、钉子等材料,动手维修教室漏风窗户及破旧课桌椅。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冬天就吹不到瑟瑟冷风了。

那些年,由于凤阳交通不便利,学生的课本到不了学校,他便和同事一起赶往8公里外的赤溪。大家肩挑着五六十斤重的课本,几经波折才把所有课本搬回学校。

成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后,钟昌典不断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如建造塑胶操场、改造小学教学楼和幼教楼、添置教学器材等。如今,学校早已焕然一新,成为畲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部分家庭交不起学费,家长迟迟不肯报名,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学生家里家访,并垫付学费。27年来,他挽回失学儿童300多名,学校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

但与大多数乡村学校一样,凤阳畲族乡小学自2000年以来生源逐年减少。目前,包括幼儿园在内,学校一共有90多个孩子,留守儿童占了三分之二。“这些孩子平时跟随祖辈生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特别需要我们的关爱。”钟昌典说,眼看学生越来越少了,他开始思考如何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助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即使学校管理事务再繁忙,钟昌典仍然坚持“教学”这一老本行。在他看来,深入课堂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我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只有一点希望,我也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他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许下的承诺。

去年,组织决定调钟昌典到一所城区学校任教,可他却说:“凤阳的孩子需要我,我不能离开。”他告诉记者,虽然越来越多的孩子跟随父母去城区上学了,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家庭的孩子留在凤阳,只要还有一个孩子,他就会坚守下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