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活”诗歌,打好学生人生底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7-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林静远

近日,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关于“诗教启蒙教学”的研讨会。“把诗歌和其他学科整合是此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校长黄铁成向记者介绍,该校研究诗歌教学已坚持了10多年,“这么多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诗歌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带给学生全方位学习诗歌的体验”。

无独有偶,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最近也同样开展了一场关于诗歌教学的研讨会,语文教师吴兰兰在研讨会上展示了一节主题为“把诗歌和其他学科整合,改变诗歌教学单一模式”的公开课。

长期关注经典诵读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柯孔标说:“当前,我省不少学校都在探索诗歌教学,但在学科整合上做得不够深入。”他建议,教师要改变观念,跳出语文本位的思想,把诗歌和音乐、美术、德育等多门学科整合,让诗歌发挥多功能的育人作用,让诗歌教学更加立体。

教好诗歌需学习各类知识

诸暨市陶朱街道中心学校教师傅明良是诗歌教学的“老玩家”。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他却一直保持着学习历史的习惯。“平时,我经常翻阅历史书籍,欣赏历史电影,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风、民俗,这些历史书籍、电影涉及部分文学知识,反过来又能提升文学修养,相辅相成。”傅明良觉得诗人大多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创作诗歌,所以在教学中还可向学生教授历史、政治知识。想让学生对诗歌理解得更为深刻,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记者了解到,当前诗歌类课文在语文教科书中占比较重,各地各校对诗歌教学也较为重视。柯孔标说:“跨学科整合诗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他们学习关注各类知识。”

“跨学科整合的过程,也是学习各类知识的过程。”江山市政棠小学语文教师姜佳颖说,“每周一晚上,学校都会开启夜学模式,我们跟着本校的美术教师学国画,还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我尝试着用国画的形式描绘诗歌《咏梅》的意境,然后在授课时为学生展示,带给他们直观的感受。”

在该校校长祝琴看来,教师学习了各类知识后,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就提升了。她发现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学生觉得枯燥,有些甚至不愿学习。2017年,她开始尝试把诗歌融入广播体操,学生跟着音乐,边做操边听诗歌。思路一出,教师一起精选古诗词,配曲谱,编排动作,最后由师生配音录制合成的《古诗词韵律操》诞生了。整套韵律操分春、夏、秋、冬、送别、励志6个章节,将古诗词与音乐、体育结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诗歌

整合形式丰富多样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教师表示,诗歌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比如礼仪、节气、传统节日等。因此,当诗歌和其他学科整合时,需要教师脚踏实地,带领学生走好每一步,学好每一个知识点,更需要教师创新学科整合模式。

海盐县向阳小学是浙江省书香校园,该校教务处主任姜凌佳提及学校在2018年推出的读书节活动时说:“当时的主题就是诗歌。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融合了音乐、美术等多门学科知识,设计了很多具有中国风的作品,在校园公众号上推出。”那时,美术教师杜晓杰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校内外寻找素材,了解节气的由来。比如描绘诗歌《清明》意境时,有学生用冷色基调的画描绘了祭祀场景,了解了清明节气的由来和习俗。美术教材中有涉及春天的内容,杜晓杰便在立春之际,带领学生到校外感受春的气息,结合诗歌《咏柳》的场景,描绘春天,了解立春的由来。

广济中心小学有一年一度的诗歌节,美术教师王芳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借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王安石的《元日》等诗词,了解传统节日春节、中秋的由来和习俗。“为了迎接诗歌节到来,学校在每年5月集中征集由学生设计的反映诗歌中的传统文化的美术作品,并设立奖学金。这些作品中有一些会挂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一些做成画展,届时还会给学生颁发收藏证书。”

富春七小校长章振乐则将诗歌教育与当下的新劳动教育结合。在他看来,我国的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这几年,他组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结合劳动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学校有农耕馆,教师在教授田园诗时带领学生参观水车、风车等古代劳动工具,或是直接走进田野,体验劳作辛苦。

汲取诗歌中的正能量

从高校中文系毕业后,叶方碧成为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一名语文教师。5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诗歌教学研究,还尝试将思想政治学科整合其中。他表示,诗歌也可以发挥育人作用,尤其是其中渗透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为广大青少年所学。

叶方碧认为,对学生从小进行三观教育,打好人生底色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授陆游《诉衷情》时,我结合政治课中的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等内容,让学生体会陆游这位爱国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使他们明白从小要励志学习,长大要为国奉献,在这个时代里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借用诗歌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不失为一种好形式。

“学校成立的诗教社团经常组织学生自选音乐配诗,拍摄微视频,引导他们学习诗歌中的精神。”广济中心小学诗教社团指导教师许静之说。现在,许静之还组织社团成员和校合唱团合作,开始古诗吟唱,并在每周的校园广播中组织学生为同学吟唱,讲解传播诗歌的精神。

该校音乐教师李莹也看好诗歌的育人作用。《新学堂歌》是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作品,她将50首优秀古诗词谱成音乐,供学生学习。受到谷建芬的启迪,李莹组织学生自选音乐为诗歌配乐,带领学生录制歌唱《悯农》的微视频,让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