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 党建引领,做有温度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7-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叶 霓

“老师,我的剪纸好看吗?”“老师,帮我和剪纸拍一张合照吧!”……虽然已经进入假期,但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却十分热闹。在一间教室里,30多个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剪纸,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剪纸作品所呈现的红色历史印记。

学校党支部书记吴洋说,每逢节假日,党员教师会依据自身的特长和技能开设假日“七点半课堂”,为当地新居民子女服务。事实上,这也是学校党员教师立足专业、服务学生的一个缩影。

“‘先觉’‘拼搏’‘服务’就像一粒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在每位党员教师的心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吴洋介绍,近年来,学校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巩庭芝的先觉精神”“千丈岩上炼红心的拼搏精神”“茶亭的服务精神”等乡土元素融入学校“清泉”党建文化,不断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有温度的党建引领有温度的教育

泉溪镇中心小学现有1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占学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一直以来,学校存在着资源配置与入学需求不匹配、办学质量与优学需求不匹配、家庭教育能力与乐学需求不匹配这三对矛盾。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工学矛盾变得尤其突出。对此,学校组建党员教师志愿团队,开设晚间“七点半课堂”,致力于解决“新武义人”的后顾之忧。

那段时间,每到工作日的晚间七点半,各个学科都会有一名党员教师准时上线,进行专题辅导,对当日线上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盘点。除了答疑解惑,晚间“七点半课堂”还包括故事分享、防疫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疏导、独自在家的生活指导等内容,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学生们复学后,由于家长上班早、工作忙,约有30%的学生在正常上学时间之前就已经被送至校门口,这使得校园安全监管出现了盲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提早打开校门迎接学生,并由党员教师承担晨间七点半时段的学生托管工作,开展“晨光足球”“曲湖悦读”“泉心港湾”等一系列活动,供提前到校的学生自主选择。

“现在,‘七点半课堂’的形式更加多样了,学校还开设了弥补陪伴空白、助学助长的假日‘七点半课堂’。”副校长陈志军说,假日“七点半课堂”包括书法、足球、绘画等体艺活动和剪纸、农耕等传统民俗体验,不仅丰富了新居民子女的课余生活,而且避免了“小候鸟”的“二次留守”。

党员教师钟冉在假日“七点半课堂”中开设的剪纸课堂,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每次上课前,钟冉都会拟定剪纸题材,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剪纸样板。“这学期的剪纸课融入了党史学习内容。结合每堂课的剪纸题材,我会向孩子们讲述党史中的重大事件,让他们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红色精神。”钟冉说,他还将学生们的作品集结成册,向建党百年献礼。

“从最初解决线上教学的晚间解答,到消除安全盲点的早管晚托,再到弥补空白的假日课堂,学校逐渐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特长各异的党员教师队伍。”在吴洋看来,“七点半课堂”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开展,是因为党员教师近年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并引领学校教师成长。

考虑到青年教师较多的现状,学校把青年教师成长融入党建文化建设全过程,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一体化发展。譬如,开创“雁群式”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开设“德秀”班主任工作室,利用团队优势,发挥党员班主任的辐射作用,提升青年班主任的育人水平;搭建青年教师技能比武平台,包括青年教师思政微课堂评比、班队主题课评比等。

“我们关爱学生,不只是关注学生学业,还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方方面面遇到的困难。”吴洋说,学校还借鉴“河长制”创设了“楼长制”。

目前,学校有3名“楼长”、27名“楼层长”。其中,学校中层干部担任“楼长”,负责整幢教学楼的管理、巡查工作;党员教师担任“楼层长”,负责楼层的管理与巡查。“楼长制”还被师生称为“六六制”——30名党员教师早上6点就从家里出发,傍晚6点才回家。他们每天用脚步丈量温度,在师生入校前、课间、放学后等时间段走遍校园各个角落,为全校师生保驾护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