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学习 蓄力待发共成长
学习感受
刘昊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家校共育,关键在 共 。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 1+1>2 的效果。
家校共育,目标在 育 。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青年班主任培训第三期
学习心得
郑超
本次班主任培训内容详实,对于班主任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其主题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乐园。
遵循教育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新课改下的教育观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只有正确的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明确教师的职责,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检测进行分层客观的评价。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体优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风潮汹涌,自当扬帆起航;艰难曲折,更须乘风破浪。教育之路,任重道远,万全小学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青年班主任培训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班主任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