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导师制的探索
孙茁,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第二南开学校校长。市级学科带头人,市教育交流学会理事,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先后发表的论文获国家级奖项两次、市级奖项四次;出书两本,先后承担课题六项,其中《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观念与方式变革的实验研究》获天津市教育教学双成果一等奖。
应对高考改革校长谈
开栏语去年,市政府公布《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了应对高考改革,针对今年秋季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本市将进行高中课程改革。目前,与之相关的配套文件还在修订中,但不少高中校已提前进入改革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从本周开始,本报《教育周刊》将邀请本市多位中学校长,围绕“高中新课改”这一新课题谈看法,分享经验。
学校在传承“公能”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导师制的探索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和主动发展的作用,主动搭建良好的家校交流平台。
导师制的启动
课程形态的变化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全面转型,每个学生基于自我需要、自我认知进行选课后形成了个性化的课表,使得走班成为了必然。伴随着走班制的推行,班级授课制下的班主任职责逐渐减少,与其同时提供了新的名词——导师。何为导师?导师与班主任的区别在哪?行政班与教学班在管理上有何侧重?怎样成为一名导师?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组织部分教师赴北京十一学校学访三天,近距离、面对面地与十一学校的“导师们”开展了交流座谈,对导师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与校内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进行研讨。
学校制定导师准入的选聘制度,明确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下发导师承担意向书。规定了导师的主要职责,如导师要定期与学生开展两周一次的“导师有约”活动并做好记录,日常要随时发现问题,包括学业成绩的起伏、情绪心理的变化、生涯发展的困惑等,导师要针对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理。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在学生中做好宣传工作,将班级导师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初选自己心目中的导师,共选一位导师的学生便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实践小组”。
导师们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受导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指导。我们明确导师的主要职责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在学业辅导中还重点涉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引导。
导师制的实施
导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管”,而在于“导”。导师通过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实现心灵对话、学术成长,通过师生和谐融洽的相处模式,唤醒学生内在求知欲,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避免导师对受导学生形式化的教育,我们引导师生建立起平等、信任、协商、友好的师生关系,导师走入了学生内心,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发展,对学生的问题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引导方法,导师从不采用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对待学生。导师在每学期开始时,精心帮助学生自主安排适合于自身特点、能力、素质和成长目标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课程选择、时间安排、经典阅读、社会交往、社会实践、特长发展等具体问题。
日常学习生活中,导师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加学校学生会、团委会、社团和学习团队的活动,更积极鼓励和帮助孩子们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这样,在导师们的帮助下,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感受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同领域丰厚的文化底蕴,了解到未来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向,不断联系实际,使自己逐步具备规划个人未来职业取向的能力;学生们走进城市里各种对外开放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服务场所,了解历史的厚重、感知时代的变迁、丰富实践的阅历、增加身心的体验,全方位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施展、技能特长得到发挥,为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高中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课改实验班未来学部的学生参加的机器人社团,在2015年世界大赛中获得冠军。
导师陪伴孩子成长,不间断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两册在手”记录学生的点滴变化和导师个人工作的点滴收获。这“两册”一是“学生成长记录册”,成长记录册是纸质版的和电子版的并行,内容有交叉又分别有所取舍,通过它来记录学生在受导过程中形成的典型事实材料和阶段性成果;二是“导师工作手册”,用它来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导师日常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的所有工作资料,如包括与学生的谈话记录、导师组活动记录、家校联系记录、学生集体活动记录、学生特殊事件记录、导师工作意见和建议等,通过它带动导师完善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加强工作反思,不断促进导师的专业发展。
导师制的完善
导师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过去行政班班主任的一部分任务,但工作的内容又更深化、措施又更投入、效果也更明显。如今,高中课改实施起步在即,我们也在努力完善导师制的推进,在新的起点上,学校从问题出发,在导师制制度体系完善、双师并行(班主任和导师)、双班共建(行政班和教学班)等方面不断进行新的研究和改进,以便让导师制更顺畅地运行和发展。
在导师制相关制度建设方面,除了学校已有的成长档案袋建立制度、师生交流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突发事件介入制度、个案研究与会诊制度、导师评价制度之外,为强化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和全面发展,学校也正在研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生综合实践家校协议制度。在走班教学方面,学校已开始在高一年级形成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选课走班与分层走班共生的格局,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与规范管理的双轨制中保证最好的成长状态。为保证导师制的组织健全和合理的分层管理,学校也将建立以班主任为首席导师的导师组管理体制,由首席导师组织完成本班导师和学生间的双向选择、制定本班导师的工作重点、配合导师完成学生教育引导等工作。
导师制实施以来,深感到导师和学生双方彼此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了解、融洽了关系,在深度的师生交往中使他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导师们通过与受导学生谈心交流,耐心地引导、帮助、鼓励,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进步大了,这也是为师者最大的欣慰。在未来的改革路上,我们也会把导师工作这把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打磨得更精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拥有它,去开启智慧、开启人生、开启幸福。编辑周晓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