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1月25日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反家暴意识,倡导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确保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推动和谐家园的建立,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协同部分本科生与付村村委会联合开展了以“拒绝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同学们通过派发反家庭暴力日的相关资料来介绍反家暴日的来源,内容包括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防止家庭暴力、遇到家庭暴力如何求助、夫妻间发生家庭暴力无过错方的权利、受暴者应保存哪些证据等热点难点问题,居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前来咨询相关法律问题。同学们认真听取了社区居民在生活中居到的法律问题,利用自己专业所学耐心解答,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引和帮助。此外,法学院研究生会的同学还在现场悬挂了主题条幅,征集了群众签名,为村民派发了白丝带,并讲解白丝带运动的来历、理念以及佩戴白丝带的含义。

12月8日下午2点,法学院研究生会的同学们再次来到付村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主要精神与村民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在付村党员会议室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的普法讲座,会后通过司法考试的研究生同学为村民进行了义务法律咨询服务。聂伟华同学在讲座中首先讲述了此法设立的原因:由于近年来,法院受理的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纠纷案件逐年上升,一个县级市平均每年受理的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纠纷案件就达1.9万件左右,并且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有24.7%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触目惊心的数字和案例提醒着我们,家暴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重视。之后同学们对相关法律提出的目的进行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首次以“家事”立国法,明确“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标志着家暴属于“家务事”的时代正式终结。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最后针对什么是家庭暴力、遇到家庭暴力如何求助、提出后能获得哪些救助、夫妻间发生家庭暴力无过错方的权利、受暴者应保存哪些证据、新法律亮点是什么等热点难点问题,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村民们对此种普法宣传方式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在讲座中认真聆听、记录笔记。在讲座结束之后,村民们还咨询了包括家庭财产继承纠纷、交通肇事的赔偿等法律问题。同学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解答,为他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指引和帮助。

通过此次活动宣传,不仅使付村居民深入了解了反家庭暴力日的含义,也切实解决了村民所提出的法律问题,对研究生会的同学们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知行合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