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周花掉俩月生活费 专家建议适当“断粮”
天津讯:眼下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又有一批大学新生踏入高等学府。他们带着家长准备好的学费及生活费,开始了个人消费由自己支配的独立生活。由于过去没有太多自主消费经验,部分学生生活费开支没有计划,往往花钱如流水,“周光族”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教育专家提出,理财应成为大学新生开学后补上的“第一课”。
“月光族”算什么 “周光族”也大有人在
孙雯是本市某高校大一新生,开学第一周,她就成了“周光族”。“我的生活费是每月1800元,父母给了我两个月的。”孙雯无奈地说,本来以为绰绰有余的,没想到随便一花就见了底。“开学和同宿吃自助餐,每个人花了200元,添置了两件秋装一个书包,又是将近1000元,别人给我推荐了一款拍立得相机,没禁得住诱惑,又花掉1000元。”孙雯说,开学第一周,她还参加了两场老乡聚会,通过电商添置了洗漱用品,虽然已经尽量管住手,但累积下来也花了不少钱。一周过去,孙雯的生活费就只剩下不到200元了,原本计划还报一个英语口语培训班的她,如今不得不接受接下来的两周几乎无米下锅的窘境。
大手大脚之后 只好“粗茶淡饭”
记者发现,孙雯的例子在本市高校并非个例。“家里总是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给我。”大二学生张振告诉记者,每当拿到生活费,总是控制不住购买欲, “什么都想买,刚才还花2000元买了一个新手机。”此外,各个大学附近的餐厅开学以来点餐甚至包桌数量明显增加。可以说,开学“吃香喝辣”,之后“粗茶淡饭”,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常态。
家长 给多少生活费心里没底
对家长来说,花钱这件事,并不仅仅体现在生活费上。手机、电脑、照相机、iPad——总的来看,这四大件成为不少新生的“开学装备”。为了让孩子“装备”齐全,家长们只好忍痛“割肉”。
给孩子的生活费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不少家长心里没底。多数家长表示,子女的基本生活要求得满足,至少要让孩子平时想喝什么饮料、吃什么零食、偶尔买件新衣裳等可以实现。“人家说一个月得1500元,就按这个标准给看够不够。”王女士的儿子今年考上了本市一所大学,各项装备置办完毕,孩子提出生活费需要1500元一个月,王女士答应了。她的理由是:在天津这样的城市,想必学校周围店铺的消费水平应该也不低,“总不能天天让孩子吃食堂吧!”“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要求,尽量满足”,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学生 钱不知道花到哪去了 学会记账控制随意支出
开学前夕,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对大学新生进行了理财能力调查。当询问一些大学新生花钱是否记账时,大多数学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大一新生小蒋告诉记者,暑假自己花了1000多元了,请同学吃饭、逛市场,还从朋友圈买了一大堆没用的杂物。“将近一个月的生活费,几天就花完了,事后也想不起来怎么花的。”
对此,大四女生小沈有经验,她从大二起就开始记账,“我和几位同学都是出现钱不够花的问题后,才开始下决心记账的。”她介绍,她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类似表格处理的“记账软件”,然后留心每天吃饭花销、购物消费,甚至打电话打了多少分钟,折合多少钱,都记得清清楚楚,晚上睡觉前拿出电脑,再记录在软件表格中。一个月下来,软件就会自动帮助统计花销额度,并列出各种图表帮助分析花钱的侧重点,以供借鉴。“记账很有效果,不合理消费在潜意识里就被限制了。”
专家 避免大手大脚 不如适当给孩子“断粮”
对于“周光族”,天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王虹翔主任认为,开学前家长难免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孩子的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产生攀比和虚荣心,特别是能自由支配金钱的时候,就会用消费来满足自己的“面子”和“尊重”。于是,就很容易出现“周光族”。
“家长一定要明白,孩子没钱就给是绝对错误的,这样无法让他们产生危机意识。”王主任认为,家长应该规定一个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和数量,之后即便“断粮”也不能再给。
如果家长实在不忍心,想给孩子补充生活费,则可以用“预支”的方式来进行,以此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新报记者刘德胜 编辑周晓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