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服务社会 43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行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实践,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与新期待。在第四十三中学,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全员参与,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外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了解社会、展现能力、发现自我。与此同时,办学顶层设计中对于德育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引导与量化,也成为了第四十三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

德育课堂搬到教室外师生关系、家校合作进一步升华

前不久,天津市周邓纪念馆迎来了八位“特殊讲解员”——他们身着校服,站在场馆的不同位置,根据参观者的参观顺序依次讲解。虽然面庞稍显稚嫩,却声情并茂地为参观者介绍着周总理的生平与事迹,流利的讲解与投入的神情,感染了每位参观者。很多参观者纷纷与他们合影留念,并表示这样的实践活动让自己感受到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八位志愿者来自于第四十三中学高一1班和3班,也是所在班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为了能顺利完成讲解任务,他们经历了一个阶段的磨合与训练。不仅接受了场馆人员的培训,还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打磨演讲稿、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其实在讲解前挺紧张的,但是到了现场完全放开了。”负责周总理求学生涯部分讲解的高一3班的孙逸文这样说。由于所在班级正是学校的“周恩来班”,自入学之初,他就对周总理的生平和历史功绩有所了解,通过这次讲解,他更是受益匪浅,“周总理在求学时遭遇了诸多困难,却能一一克服,少年时期便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反思自我——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学习环境,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作为孙逸文的班主任,同时也是这次实践活动策划人之一的高一3班的潘雯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同样被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所感动。“作为政治老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开展富有实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潘老师告诉记者。高一正处于初高中的重要衔接点,需要重新适应新环境,一些学生往往感到难以融入班集体。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找到存在感?课外实践成为了很好的抓手,“比如教材中我们会讲三观,如何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树立三观的重要性,通过学校丰富的志愿者活动,学生们找到了答案。”

让潘老师感动的是,很多家长也被邀请到活动现场。看着眼前的孩子认真负责、独当一面的种种表现,家长们或欣喜或惊讶,甚至会流下感慨的泪水。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不仅重新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亲子关系得到了升华,也对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初衷和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家校合作有了更稳健的起点。

德育实践基地遍地开花树立三观、锻炼能力、增强自信

养老院、孤寡老人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社区居委会、公园、医院……在第四十三中学,以班级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留下了诸多足迹。团委副书记马怿妍老师表示,第四十三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已成立十年有余,每个班级都已建立服务队,并践行着“成员引领、全员参与、班主任服务”的管理模式。在校长邬学青看来,第四十三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不单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品牌,也早早被融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顶层设计,成为重要一环。“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在对新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中,格外注重他们的社会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开展德育实践,并同学科知识进行串联和引申,从而实现学科德育的渗透,潜移默化地让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邬学青校长说。

去年重阳节和今年元宵节期间,高一年级的志愿者服务队分别两次走进天津养老院,与老人们欢聚一堂。吉他演奏、对口相声、舞蹈、诗朗诵、武术……同学们大显身手,一个个精彩节目令人目不暇接。为了让老人们更有共鸣,他们还准备了京剧和书法节目,尤其是现场书写的作品《福寿康宁》和象征幸福平安的中国结,也作为礼物被他们亲手送到了老人们的手里;利用假期,各班的志愿者们来到长虹公园“双学”纪念馆,进行“学模范事迹展青春风采——学雷锋、学焦裕禄光荣事迹”主题团队活动,进一步明确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懂得关爱他人、努力实现价值的意义;在学校周边的社区,同样少不了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与社工人员一起清扫街道,一起布置春节期间的社区环境,并和街道内的退伍军人聊天谈心,为他们送去欢乐与温馨;2015年8月16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小成员们在团委老师带领下来到长虹公园,组织参加以“不信谣、不传谣,理性爱家园,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活动。成员们连夜制作了两块展板,印制100张宣传单,将当时网络上散布的谣言加以甄别,特别选取了“爆炸情况下如何逃生”的资料,希望能传播自救知识,尽量避免悲剧发生。与此同时,成员们还积极与社会各界志愿者进行联合,比如:与大学生志愿者合作举办反毒品讲座,跟随地铁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来到天津南站进行春运的疏导活动等。

记者发现,通过一系列志愿者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第四十三中学每一位学生了解社会、展现能力、学会感恩、认识自我的重要舞台。由于志愿服务大多是一个团队完成的项目,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讨论、设计项目并完成。这其中就教会了学生们如何和别人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他人合适的评价,以及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科学分工,齐心合力地完成一个项目。这也是每个中学生今后生活学习、步入社会都要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青春期正是青年人探索内在自我的核心期,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我。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学生们看到自己带给他人的改变,会激发内心的自信和自我成就感。这种情感会通过不断地强化,逐渐内化到自我评价体系中,从而形成良好而稳定的自信。更重要的是,采访中很多学生都表示,志愿服务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性。志愿服务让他们看到了世界的不完美,孩子们反而会少一些抱怨而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中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以及人生发展方向开启探索之路。

前不久,第四十三中学2013届“吉鸿昌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获得“天津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光荣称号。颁奖仪式上,成员们在感谢学校和老师辛勤付出的同时,也这样感慨道:“三年间,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志愿活动。当我们用自己的能力去实践、去帮助别人时,虽然会感到劳累辛苦,但这种快乐别人是没有办法体会的。志愿活动结束了,但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却远远不止这些,它使我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和社会接触、与陌生人交流,这些都是我们在课本中学不到却又无比珍贵的。”

本版撰文新报记者

学生心声

参加志愿活动,我更加自信了

高一“周恩来班”孙逸文

通过志愿服务我发现了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我会主动思考,积极学习而不只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系列的志愿活动展现了我的各项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这让我找到了存在感,感到更加自信了。

志愿服务让我拥有感恩之心

高一“金钟班”代伊

去养老院献爱心,守候在爷爷奶奶身边,最难忘的是他们的一张张笑脸。这让我了解到,老人最需要的,其实只是陪伴。我也更加珍惜能和家里的长辈在一起的时间,更加懂得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关心他们了。这是我的重要一课。

记者手记

志愿服务活动是中学生的特殊体验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充分接触和感受这个世界,非常有利于今后的眼界开阔、思想成熟。对于没有真正踏入社会的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能是为数不多跟社会交流的机会。面对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学着接纳和理解,以及学会沉着应对,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拥有的一次特殊的体验。在第四十三中学,“大众教育”理念不单单体现为课堂学习的引领,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内社团、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方方面面。志愿活动为每一个孩子搭建了成长平台,让他们在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锻炼能力,了解社会,学会沟通,懂得感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