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90后男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90后女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3-09-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只经过了一年的等待,天津大学求是学部的90后男生宫思远就实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愿望。他说,一年前报名加入从中华骨髓库时,就有了强烈的 救人 愿望, 只是没想到愿望实现得这么快!

9月16日上午11点半,经过了3个小时的采集,宫思远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根据患者需要,宫思远还将于17日上午接受第二次采集。预计17日晚,这些救命的 种子 将被移植进一名19岁的女性白血病患者体内。据悉,患者是一位90后的湖北女孩,这次爱心接力是天津大学在校生非血缘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7例,天津市的第142例,全国第3715例。

9月16日下午,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义丹来到病房看望了宫思远,并送去了慰问金和中秋月饼。看到接受了第一次捐献采集后的宫思远身体状况良好,李义丹叮嘱他注意休息,为第二次采集做充足的准备。

一年前的梦 突然 圆了

2012年中秋节刚过,从湖北荆州考入天津大学的宫思远在校园内看见了一则招募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海报,就立马拉上身边的同学填写了报名表并采集了血样。虽然做出当志愿者的决定很突然,但他丝毫没有低估配型成功的可能性, 我就是抱着一定要救人的念头加入中华骨髓库的。

事情顺利地出乎意料。入库仅10个月,2013年的暑假,在湖北老家参加同学聚会的宫思远就接到了初配成功的消息。电话里,天津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他约定了进一步配型的时间,并介绍了整个捐献流程。兴奋的宫思远顾不上详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只是一心想着8月中旬即将进行的高配。 听说患者也是湖北人,和我同岁,而且只比我小1个月。我能够体会到她的求生渴望。 宫思远盼望着高配也能成功。

8月初,患者情况突然恶化,需要尽快进行骨髓移植,原定的高配时间也提前了半个月。来不及赶回天津做配型,宫思远就在湖北当地采集了血样并邮寄到了北京。很快,他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 真的能救人了!盼望了好久的事情终于要成真了!

小伙从小是个热心肠

刚刚结束了军训,宫思远就住进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每天注射2针动员剂使骨髓大量增殖造血干细胞,为捐献做准备。与此同时,他的母亲彭女士也从湖北赶来了天津。

为了不让家长担心,宫思远始终没向家里透露捐献的事,直到高配成功才告诉了父母。虽然家人有些担心他的身体是否吃得消,但是看到宫思远捐献的意愿十分坚决,爸妈的顾虑也就渐渐打消了。

儿子从小就很有主见,只要是他的决定,我们做家长的都会支持。 彭女士说,她一点也不意外儿子会做出这个决定。据彭女士回忆,看见马路中间有石头,别人都是绕着走,而宫思远担心有人被绊倒,总会把碍事的石头挪到路边。高中住校时,住在六楼的他看见二楼过道中有一堆碎玻璃渣,就拎着笤帚簸箕下来清理。 在老师同学和街坊邻里的眼里,他是个热心肠。他的正直、担当让我们做家长的都很佩服。

采集完成身体状况良好

据天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依据个人体质的差异,捐献者可能会有轻微的头晕、手脚发麻或腰部不适症状,但宫思远体质较好,全程没有出现不适,还不时和前来探望的老师同学聊天。

宫思远的义举也感动了更多人。一位在天津大学校园内卖水果的摊主得知了宫思远的捐献故事后感动地热泪盈眶,更是亲手挑选了一个大大的果篮交给宫思远的辅导员, 我没什么能为孩子做的,这个果篮就代表我的心意。等孩子出院了,我还要再送些水果给他补身体。

别看只是个90后的孩子,但是宫思远的捐献意愿极其坚定。这在我们接触到的上百位捐献者中比较少见。 天津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等血液性疾病的主要手段。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的 独生子女 现状,在亲属间配型相合的概率非常渺茫,只能依靠社会上非血缘的捐献者捐献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但非血缘关系中的配型相合率仅为1/400 1/10000,有些罕见基因型的患者其配型相合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这样的相合率无异于大海捞针。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无害,但由于许多人的观念难以转换,因此从2003年我国建立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起至今,全国仅3700余名志愿者成功捐献,供需差距很远。

据了解,宫思远天津市今年的第1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天津大学在校生捐献的第7例。2004年机械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学生邓鹏为一名34岁的男性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2009年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刘通、信息学院学生林辉先后为两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2011年求是学部学生史冠超、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蔡立荣、机械学院研究生董大陆分别为三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