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捐献造血干细胞群体10年成功14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2-1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假如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得了白血病,你会献出一切吗? 医大4000余名学生用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方式,用成功捐献占全市12%的数字,掷地有声地给出了答案!天津医科大学捐献造血干细胞群体10年成功捐献14例,近日获评第三届 感动社区 感动和平 典型。

马玲是14名成功捐献者中的一员,一位文静而略显腼腆的天津女孩,不爱说话,却爱笑。谈起捐献的事,她羞愧地说: 因为心理恐惧,大二时才加入骨髓库。 不久,她便接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请求捐助的电话。当时,她脑海里什么也没想,一口答应了请求。

放下电话的那一夜,她辗转反侧,心事重重。马玲身体柔弱,又是独生女儿。作为一名学医的学生,她深知捐献需要打动员剂,会有感冒、发烧、浑身酸疼等副作用。她畏惧了,反悔的念头时而浮现。但是,随即来的一个电话,打消了她的犹豫。那是一个8岁男孩的生命呼唤,孩子只上过一天学,就不幸地患上了淋巴性白血病。枯黄、瘦弱的小生命,每天都要承受着透析的痛苦折磨,病情正在恶化,绝症将带来绝望。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意味着只有马玲的捐献,才能救孩子的命。生命在枯萎,已经不容得再等了,此刻,马玲坚定了信心不再动摇。

准备捐献了,为了增加体内造血干细胞数量,需要每天打针。由于体弱,马玲副作用很明显,感冒发烧、浑身酸痛。捐献的过程更让人难耐,抽血管要从左臂吸血,从右臂输回,连续三个钟头,头晕等不适时刻在困扰着她。

捐献成功了,孩子得救了。马玲说: 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助人为乐的荣誉感,乐于奉献的使命感。但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如果能早一年加入骨髓库,就能让孩子少受痛苦了。

葛蓓蓓是最近一例捐献的学生。最初,母亲反对他捐献,正在他犹豫之际,收到了一封恳求信: 绝症,我不怕它毁灭我的生命!但是,我还有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孩子那么小,他可不能没有母亲啊! 看过这封信后,葛蓓蓓的母亲转变了,支持他捐献出了造血干细胞。

天津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马玲、葛蓓蓓一样有捐献经历的同学,在天津医科大学里还有许多。他们拯救生命,却平凡、朴素。(记者任东海 通讯员付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