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十一长假喜“宅” 却并非“无所事事”
今年“十一”期间,很多中学生选择“哪儿也不去,在家度假”。其实,不仅仅是长假,每年的寒暑假,都有大批中学生“宅”在家里。一放假就“宅”,成了中学生独特的“假日文化”。
很多人认为,中学生“宅”在家里,过的就是晨昏颠倒、与“网”为伍的生活,可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些学生“宅男”、“宅女”也并非完全“无所事事”,他们也有自己的假日安排和计划,而且有不少学生还“宅”出了自己的个性,用中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宅’出了精英”。
“90后”中学生:我们“宅”得很快乐新华中学高二学生小张是标准的“精英型宅人”,她学习成绩优异,每到放假,就喜欢“宅”在家里尝试做些美食:蛋挞、小饼干、披萨、各式花样的粥……从开始按照菜谱一步步照做,到现在可以自己创新,“宅人”生活让小张变成了一个小美食家。
耀华中学高三学生小陆在“十一”长假也为美食结结实实地“宅”了一回——因为准备出国留学,他制定了学厨计划。七天“宅”下来,学会了不少家常菜。
高二学生小庞在今年暑假“宅”成了网络游戏测评员,还获得了网站提供的一笔收入,他笑言:“宅”也可以成为一份工作。
高二学生小冯觉得自己“宅”得挺有成就感:利用假期,他写了一部万余字的漫画题材小说。看着同学赞叹地“拜读”自己的作品,小冯觉得自己正在朝“作家”方向前进:“作家,也都是标准的‘宅’人啊!”。
高一学生小孙“宅”在家里最大的乐趣就是阅读。平时学习压力大,课本都看不过来,一到假期,小孙就开始“恶补”平时被她忽略的“爱书”。她说,自己“宅”得很知识分子。
类似以上几位同学的精英型“宅人”在中学生中并不少见。一些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提起“宅”,家长和老师联想到的就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沉溺网络”等,不可否认,这些现象在学生中的确存在,不过,现在很多中学生也有自己的“宅”文化,并且“宅”得很精彩。希望老师和家长也应该注意到这些有意义的“宅”现象,别一提“宅”就觉得是“坏事”。
专家:不同类型的“宅”要区别对待针对中学生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宅”,并且宅成“精英”的现象,新华中学心理辅导教师马丽莉表示,作为每天生活在孩子们身边的老师,她也在不断地向学生学习。马老师说,虽然她还不能完全深刻地理解“宅”这个时尚的词汇的含义,但她认为辩证看待新事物,不绝对化,是家长和老师应该持有的思维方法。中学生在假期“宅”于家中,或是发展个人有益的兴趣、爱好,或是培养特长,或是用于锻炼生活能力,这些都无可厚非,这正是中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获得成长之必需。但若选择了低级趣味的活动,或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宅”在家里,甚至由此难于走出家门,拒绝与任何人交往,那就应该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了,生活在他们周围的亲人、同学、朋友、老师也应该对这类孩子多多关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