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边缘化?
新课改以来,“研究性学习”被列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自从研究实践中体验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暑假到来,很多学校都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但学生重视度明显不够,如何能够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动力,值得我们思考。
学生:课题样板化
“研究性学习”一种是随课堂进行的研究,这个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而另一种是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各种课题为学习载体的学习方式。从选择课题,到收集资料、选择资料,再到提出独见,最后起草和修改都是要靠学生独自完成。而受访的几所高中的同学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具体是什么,所以就按照以往同学做过的作业,类似的做一份交上去,老师那里既没有统一答案,也没有明确的作业标准。比如前面的同学做了《天津市市民假日旅游去向的研究》,后面的同学可以做《天津市市民周末娱乐活动研究》,大同小异地修改一下,就能顺利过关。
教师:课程师资缺乏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很多教师由于多年教学经验的积攒对教材越来越熟悉,但要求他改变以往熟悉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揣摩高考动向等工作模式,指导学生去学习怎样将一个问题深入研究,这使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甚至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并且同时要兼顾升学考试,就更加难上加难。而且承担培训职责的各级机构和组织本身对研究性学习刚刚接触,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系统理论同时又无实践经验,使“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核心问题——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就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社会:缺少氛围和条件
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经常遇到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的情况。一方面虽然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但同时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缺少社会支持的氛围、条件甚至观念。
一些人通常认为学生活动都是学校的责任,不该影响社会秩序。然而没有学校以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参与,研究性学习难以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已经将对学生的教育伸向教育以外的领域,学生的教育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
专家:研究性学习是积极的探索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老校长魏永田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主要是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类课程实施的关键一是要更新观念,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二是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积极探索。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立题,对学生收集资料、选择资料跟踪指导,并且引导启发其提出独见,鼓励学生走完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
关于课堂以外的自主立题,魏永田表示:“课题可以包含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与社会、环保、学科知识、同学们关心问题相关的方面都可以去研究,甚至以往有的课题可以具体到‘校园树木为什么长不好’,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环境、土壤、人为等多种因素去认识,从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此看来,研究性学习是必要的而且可能的。但研究性学习单靠学校层面的努力还不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和社会为学校课程的开设改善和创造一些必备的条件,而作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引导者,教师的参与、培训和提高要予以足够重视,既依靠教师,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点,总之是一项需要融入到日常学习中的学习活动,是一种通过长期培养形成的能力,而不是依靠一个单一课程就可以实现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